bobo小天才.jpg 

孩子們常在自然純真的心態下,燃起養動物的欲望,但飼養寵物當考量到照護與居家環境等因素,並顧及家裡相關成員的意見與需求。寵物畢竟是有生命的,千萬不可因一時的興起或流行就購買,更不要輕率的當禮物來贈予。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jpg 

一日,帶著兒女在寵物店前候車,店門口擺放著一些寵物鼠等著販售。孩子們好奇地趨前觀看,兒子嘴裡唸著:「趴趴鼠……請不要傷害我!」兒子不解地問我:「媽咪!為什麼那上面要寫『請不要傷害我』?」我解釋說:「因為這種寵物鼠體型很小,長相可愛又討喜,人在摸握牠們時,常會不自覺用力過度,如此就會嚇到牠們或使牠們受傷。」

 

我憶起某位在醫學院作癌症細胞研究的同事,他飼養許多小白鼠。一次我問他,每天要解剖那麼多老鼠,先前要如何使其「撒手歸西」。同事平靜淡然的回應:「很簡單啊!一手扭斷牠的頸椎就可以了!」可見小動物的生命十分脆弱……就在我沉思之際,女兒帶著哀傷的語調央求說:「媽咪!我都沒有寵物……我也好想要養寵物喔!」兒子聽聞,立即加入請求陣容:「就是啊!我們家都沒有養寵物……」看著孩子乞求的眼神,我仍是義正嚴辭回應:「不行說養就養!這是關於生命的大事,要慎思!」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jpg 

瞭解對待與飼養寵物的責任與態度

孩子們常在自然純真的心態下,燃起養動物的欲望,但飼養寵物當考量到照護與居家環境等因素,並顧及家裡相關成員的意見與需求。《我想養寵物》(蘿倫‧柴兒著&繪、和英出版)這本繪本,即告訴孩子在飼養寵物前,當如何表述自我觀點,和家人溝通,並從他們的回應中做出同理與體諒。寵物畢竟是有生命的,千萬不可因一時的興起或流行就購買,更不要輕率的當禮物來贈予。

記得一次班上的女學生帶著拉不拉多犬到學校來,說是男友送的生日禮物。當時電影「再見了!可魯」正上映,學生們見到了「小可魯」,簡直都像失心瘋,爭相搶抱。2008年電影「心動奇蹟」上映,不久後班上又有一位女學生帶著男友貼心愛禮日本小柴犬來。而去年學生口中流傳的是「茶杯犬」,據說是一種經人工刻意改良的超迷你犬,體重極輕,壽命極短,因可放入咖啡杯而得名。我按捺不住內心的疑惑詢問學生,針對男友送的寵物,若有朝一日兩人分道揚鑣,寵物當歸何處;學生不假思索地紛紛回應:「自己繼續養」、「丟回給男友」、「給老媽幫忙養」、「再說囉!」

甘地曾說:「一個國家的道德是否偉大,可從其對動物的態度看出」,而人亦然。我們當學習電影「天堂赤子心」裡的6歲莎拉,全心全意地救治斷腳的小雞,即使父母親百般勸說、阻攔、拒絕,但在莎拉小小的心靈裡深信,任何生命皆是無價且獨一無二的。也因為莎拉的堅決,感動大人冷漠的心,且「喚醒」得以醫治小雞的病人醫生,這才是尊重生命的最佳典範。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jpg 

學習照護寵物的方法與技能

其實,照護寵物除上述五星級的尊榮享受外,主要還是得對其行為特質、品種特性瞭解,並就其生活需求及常見的疾病、治療有所認識。瑞士政府於2008年2月23日宣布保護動物的新法令,規定養狗的人必須先上2至3堂的初級課程,才可以擁有狗。且接下來的1年內,還要和他們的狗兒一起接受訓練,使飼主具備充足照顧動物的知識。這是很好的「行前教育」,有鑑於此,我帶著一直渴望養寵物的兒女到身為獸醫娘的同學那裡,孩子們一進動物醫院,見到靠牆邊的籠子裡有隻西施犬,欲趨前觀看。同學見狀立即出言阻止,要孩子遠離點。當我們母子正納悶之際,同學移開狗籠說:「你們看!」只見牆上佈滿黑點點,像縮水的波霸珍珠,我喃喃地說:「那是什麼?」同學沒好氣表示:「壁蝨!」原來這隻寄宿的西施犬,平常都是在地上遛達,但主人並未對狗狗的腳與身體用心清潔,因此才會讓壁蝨有機可乘。

同學得知孩子們很想養寵物,便詢問:「你們知道要如何照顧狗狗嗎?」女兒稚氣回應:「給牠們吃飼料!」兒子說:「帶牠們去散步,還有幫牠們洗澡……」「不只喔!」同學補充:「要定期幫狗狗剪指甲、清耳朵、清理大小便、大便後最好可以擦一下屁股、帶牠們去打預防針、生病時帶牠們去看醫生並餵牠們吃藥,並且要幫狗狗植入晶片及申請寵物登記證……」孩子睜大眼專注聆聽,但腦中似乎在沉思些什麼。同學接著問:「你們還知道養寵物後要保有怎樣的衛生習慣嗎?」孩子們很有默契地搖搖頭。「一,摸觸寵物後要立刻去洗手;二,不可和寵物有過度親密的動作,如親牠或讓牠舔你們的手;三,家裡環境要定期清掃以保持乾淨……」歷經同學一番懇切的提醒與分享,孩子們走出動物醫院時,心情與步伐都顯得十分沉重。須臾,兒子淡淡地對我說:「媽咪!我們晚一點再養寵物好了!」「對啊!」女兒接腔:「而且,還要有登機證!」「是登記證!」我和兒子不約而同的出口糾正。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jpg 

體會動物帶給我們的成長效益

英國華威大學的麥克尼古拉斯博士表示,幼童飼養寵物會更有愛心,更快樂,減少精神壓力。和寵物一起活動,能夠鍛鍊身體、強健心臟。青山醫院精神科范德穎醫生指出,「有些孩童自小受家長過分寵愛,習慣被他人照顧;但若他們養寵物,就可以透過學習照顧和關心小動物,從而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台灣則在2001年9月16日成立狗醫生協會,服務內容包含「陪伴活動」──服務對象可獲得與動物相伴、被探視、得到關懷的機會,及「復健治療」──為配合復健師的療程設計,協助進行患者復健的活動。狗醫生們定期到醫院、老人養護中心、特殊教育中心進行義務的探訪活動,帶給受訪者身心靈上的醫療奇蹟。

一位罹患巴金森症的老爺爺,就因為懷中的一隻小狗而展開笑顏,並離開久坐的輪椅起身帶狗兒去散步。其實多數動物都能帶給人們一種舒緩與穩定情緒的力量,並可增進人們的自我價值感。屏東伯大尼之家的周阿冠,是位平時鮮少說話的中度智障者,只有在跟院內飼養的阿爾拜羊群相處時,才會顯出自信與自在;周阿冠不僅將羊群照顧得很好,且擠羊奶的功夫無人能比,是大家口中的「牧羊王子」。

 

飼養前應審慎評估

台北市政府於自2010年起,訂定每年4月的第4個星期六為「446愛護動物日」,為無聲的動物爭取「動物五大自由」:免於饑渴、免於不適環境、免於痛苦傷病、免於恐懼緊迫,以及表現其自然行為的自由。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古說:「生物以不同的外貌存在著,但內在都有著相同的靈魂。」林肯亦言:「我贊同動物均有其權利,如同人類均有人權一樣。這才是擴充仁心之道。」其實無論男女老少,在飼養寵物之前,皆當審慎評估,並對其飼養的行為全權負責。絕不可因一時興起或日後生活改變,就對寵物做出棄養行為。否則不僅有違自我良心道德,還會觸犯動物保護法第30條而被罰款呢!

【文/康寧醫護暨管理專校幼保科兼任講師楊琳】

【完整內容請見2010年09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