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最火的經濟話題就是「全球貨幣戰爭開打!」
日銀大手筆砸下2兆日幣阻升日圓,揭開貨幣戰序幕;韓國、瑞士、巴西及墨西哥,上個月也紛紛對其本國貨幣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
這場貨幣戰爭的兩大主角是美元與人民幣。歐巴馬政府為避免美國經濟步入二次衰退,聯準會(Fed)將展開新一波量化寬鬆政策的同時,行政部門也雙管齊下全力壓迫人民幣升值,挽救山姆大叔不致陷於經濟蕭條的無底深淵。
但人民幣升值幅度相當有限,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中國為維持金融穩定,僅讓人民幣升值0.2%;自今年6月宣布二次匯改以來,到9月底也才升值1.9%,與美國政府聲稱人民幣必須大幅升值2成以上,有「天壤之別」。
日圓是中美經濟角力中的頭號犧牲者,由於市場預期Fed即將採行新一波量化寬鬆政策,為先發制人,也展現日銀捍衛弱勢日圓決心,日銀搶在Fed前,先一步宣布重回零利率,其實是希望遏制國際炒家進行日圓套利交易,以免再度重創奄奄一息的日本經濟。
讀者們或許納悶,為什麼世界各國都希望自己貨幣愈弱愈好?錢不是愈大愈好嗎?用愈少的台幣換到愈多的美元,才能代表台灣傲人的經濟實力。
這是從消費者的角度解讀匯率,但是對各國政府來說,在貨幣政策幾乎已毫無空間(超低利率),財政刺激政策又無以為繼(各國政府債台高築)情況下,只好使出以鄰為壑的低價求生路線,就是讓自家的商品以「斷頭價」殺出一條血路。即讓本國貨幣貶得愈小愈好,相對於升值的他國貨幣,自然有出口競爭力。
但匯率本身是一種相對價格,有人升、就會有人貶,有人享有出口競爭力、就會有人喪失出口競爭力,在金融海嘯後,誰都不想成為喪失出口競爭力的倒楣鬼,於是在日銀開了第一槍後,各國央行紛紛出手干預匯市。
若這種不理性的干預政策蔚為風氣,極有可能會演變成貿易大戰,屆時就不只是「全球經濟陷入二次衰退」而已。
【本報記者許玉君2010/10/10 聯合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