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近兩周來,國際金融市場上,最引人矚目的事件,莫過於以中、美兩大強權角力的人民幣逼升為主軸,新興市場聯手抗升的貨幣戰爭。相較過去,這次的情勢更複雜,美元、人民幣、日圓,及其它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彼此交錯,強權國家之間的利害也互有正向或負向關聯。

     二○○八年金融海嘯後,歐美先進經濟體大幅下滑,大陸祭出四兆人民幣的擴大內需方案,期望把原來帶動經濟的出口單引擎,逐步轉為出口與內需並重的雙引擎,並因而成為海嘯中,許多國家寄望能帶動全球經濟脫困的力量。當時,中、美兩國攜手力抗海嘯,關係如膠似漆,因而有「G2」之稱。美國的匯率報告,也因而並未把大陸列為「匯率操縱國家」。

     不過,今年以來,美國頻頻在西太平洋的軍事演習,觸動雙方敏感的神經。美國內部經濟無起色,失業率仍接近十%,讓美國政府承受莫大壓力。此時,以人民幣蓄意低估,「搶走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就成為最廉價的代罪羔羊了。縱然人民幣在加大浮動區間之後,價位頻創新高,但美國政府壓迫人民幣升值的力道仍不斷加強。而大陸方面,不論就其「民族自尊」,或是其經濟承受能力,都不可能如美國所願的讓人民幣大幅升值。人民幣升值的角力,實際上已不是單純的貨幣與經濟問題了,而是兩大強權「總體戰」的一環了。

     而同時,日圓也在近日因升值過鉅,逼近八十日圓兌一美元這個日本企業承受底限,因而迫使日本政府投入數兆日圓干預;但日本政府獨力干預,未能得到其它主要工業國奧援,其它國家倒是樂於看到日圓升值,因而使其干預難有成效。日圓的升值,遠因是海嘯之後的套利交易資金回補日圓,近因則是大陸政府開始大筆的吃進日本國債。兩個亞洲強權間,又為了中方是否蓄意逼迫日圓升值而你來我往、爭論一番。

     至於新興市場國家面對者,則是海嘯後的全球各國央行,先是挹注數兆美元資金到市場,接著實施接近零利率的低利政策,及資金無限寬鬆的「量化寬鬆」,讓資金泛濫淹腳目。這些逐高利而居的資金,就看上海嘯後率先復甦反彈的新興市場,全球數兆美元熱錢分頭湧入這些新興市場,各國貨幣當然要升值。但各國才由谷底走回,內需支撐力不足,都需要加強出口這個引擎,深怕貨幣升值影響出口競爭力,當然是竭盡其能的阻止升值。

     因此,我們看到巴西財長公開講出各國競貶、日本大力干預匯率、台灣央行緊盯主要競爭國韓國的匯率,力守卅一元關卡,部份新興市場國家有意開徵所謂的「熱錢稅」,都是這個情勢下的產物。國際貨幣基金為此再三發出警語,憂心各國政府競相以貨幣做為政策武器,以解決本國的國內經濟問題,將重傷全球經濟復甦。

     美國要逼升人民幣,其情勢與一九八五年廣場協定後逼迫日圓升值雷同,同樣是美國受困於國內經濟疲弱,而日本則對美國享有龐大的貿易順差。但當時是美國與其它主要工業國聯手干預,日本也買美國的帳。今日的情況則是大陸不必如日本般對美國言聽計從,主要工業大國中,在大陸的合縱連橫下,也未能達成聯手行動。因而局勢較過去又更複雜難測。

     未來最重要的觀察點,當然是美國即將公布的匯率報告中,是否把大陸列為匯率操縱國,並進而對大陸出口品祭出懲罰性關稅。如果走到這步,全球的貿易大戰將因而點燃,各種貿易保護政策、對競爭國的懲罰性措施都將紛紛出籠,全球經濟復甦腳步必然因而反轉。鑑於過去歷史慘痛的教訓,除非各國都失去理性,否則走到這步的機率應低。不過,雙方角力、協商過程中的震盪難免。台灣在此國際強權較勁過程中,或許沒有太多著力處,但如何自保、趨吉避凶,政府有關單位是該有個「十八套劇本」,而不是只有讓央行隻手死撐卅一元關卡這麼一招。

 

  • 2010-10-14
  • 中國時報
  • 【社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