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易所公司(SGX)25日宣布以84億澳元(83億美元),收購經營澳洲證券交易所的ASX公司,以創造亞洲第五大交易所,抵擋同業的威脅。但這項亞太地區證交所首宗重大合併案,勢必面臨澳洲監管當局的層層阻礙。
新加坡交易所提議以每股48澳元的價格收購ASX公司,其中部分金額將以股票支付,ASX股東每股可獲得現金22澳元和3.473股的新加坡交易所股票。這個出價比ASX的22日收盤價溢價37%。ASX股價受此利多激勵,25日大漲19.4%收41.75澳元;新交所則重挫6.2%至8.95星元。
不過,新交所的收購計畫仍面臨不少阻礙,包括澳洲國會必須取消ASX公司的單一股東持股上限。澳洲法律規定,ASX公司單一股東持股不得超過15%,若有國會議員提案取消上限,必須排入議程進行討論,恐陷入政治角力。
這項交易也須經澳洲外國投資審查局(FIRB)核准,但FIRB可能反對,因為新加坡央行旗下的金融業發展基金擁有新交所公司23%股權。反對黨財政事務發言人何奇24日表示,此交易案的所有決定都須符合澳洲國家利益。
ASX公司執行長艾爾斯頓則回應,國會議員必須作出抉擇,是要限制交易所應該完全由澳洲業者經營,以符合國家利益,還是同意讓交易所真正國際化?
雙方股東核准此案後,預料將於明年第二季著手合併。合併後的交易所將管理價值約1.9兆美元的市場,成為亞洲第五大交易所,排名在東京、香港、上海和孟買之後。新公司的合併市值也將達到約120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五大上市交易所營運商。
花旗集團分析師鄺羅柏(音譯)說:「合併計畫像是防禦性措施,因為這兩家公司的國內成長機會已相對成熟,隨著其他交易平台崛起並蠶食其市占率,它們正面臨失去壟斷地位的威脅。」
湯森路透資料顯示,這樁交易規模在新加坡上市公司歷來發動的海外併購案中排名第二,僅次於2001年新加坡電信以95億美元收購澳洲Optus,顯示新加坡亟欲成為亞洲優質金融與財富管理中心。
新加坡交易所與澳洲證交所合併後,直接威脅香港交易所亞太區最大上市平台的地位,對此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昨(25)日表示,在港交所三年計畫中,不排除與其他交易所合併的可能,但目前沒有對象。
本身是上市公司的港交所,昨天股價逆勢大漲4.9%,收在港幣181.90元(約新台幣744.91元),創下近一年來新高。
對於新、澳交易所合併,夏佳理表示,新澳兩地均屬成熟市場,未來合併後帶來的競爭,「大家心中有數」。
香港信報引述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強調,港交所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交易所,具備上市平台的價值,港股不管是過去及現在均十分興旺,能吸引大陸企業赴港上市,並走向國際市場。
香港明報指出,港交所在農業銀行與友邦保險上市後,今年上市新股已有79家,集資額達港幣3,664億元(約新台幣1.5兆元),在全球金融市場排名第二,比第三名的美國多出一倍有餘,僅遜於滬深交易所總和。
港交所今年另一成就是吸引大量外國企業上市,如俄鋁、歐舒丹及Monglian Mining(MMC),分別開創俄羅斯、法國及蒙古企業香港掛牌先河,巴西、義大利及南非企業更緊隨其後。
【 記者何蕙安2010/10/26 經濟日報】
區域整併風狂吹… 台灣證交所要往那裡走?
新加坡交易所和澳洲證交所有意聯手打造亞洲第五大交易平台,為亞洲歷來首見,有人認為可望刺激各區域交易所間的合作,或吸引西方交易所與亞洲結盟,使亞洲交易所的動態備受市場關注。
馬來西亞證交所(BMB)執行長尤索夫(Yusli Mohamed Yusoff)認為,兩家交易所合併案可望促進區域合作,並提高投資人對亞洲的興趣。諮詢公司Celent資深副總裁卡特科夫也說,此案可望吸引西方交易所把目光轉向亞洲,尋求合作機會。
尤索夫還說,BMB對於合作抱持開放態度。BMB近幾個月來積極與海外結盟,除把衍生性商品移到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集團的電子交易平台,1月還和巴林金融交易所(BFE)合作伊斯蘭金融商品。
區域其他交易所也在尋求刺激成長、降低交易成本的方法。今年2月四個東協國家(ASEAN)的交易所與紐約證交所科技公司(NYSE Technologies)達初步協議,由後者提供與合作相關的交易科技給新加坡交易所、馬來西亞交易所、菲律賓證交所(PSE)和泰國證交所(SET)。
但分析師認為,東協國家缺乏政治意志,很難達成跨境交易的目的。對於星、澳打造交易平台的舉動,多數同業都不予置評。台灣證交所則透露將面臨更多區域合作的壓力,但目前還沒有結盟計畫。
全球市值第三大的東京證交所也不願表示意見。里昂證券分析師歐文頓說,東京證交所限於未上市的身份,很難參與併購活動,但星澳合作勢必提高上市的壓力。(綜合外電)
【 編譯/余曉惠2010/10/26 經濟日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