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gif 

美國聯準會上周宣布第二輪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決定在明年第二季之前動用六千億美元,購買中長期國債。美元印鈔機再次啟動,立時引發各國眾口一詞的抨擊,直指這是以鄰為壑、卻不能保證美國經濟復甦的賭博;注入資金活水的股匯債油金等市場則是興奮莫名。這樣的場景,令人似乎又嗅到金融海嘯前國際油價迭創新高的投機氣味,顯然,一場調整正悄悄醞釀之中。處此金融變局,台灣須有自處之道,而非只是隨波逐流。

量化寬鬆並非新創的貨幣政策,一般認為最早採用的國家是日本,但因這次寬鬆的貨幣是兼具國際儲備、交易計價及資產保值等三大功能的美元,使得美國透過貨幣數量調控貨幣政策的後遺症,例如通貨膨脹、資產泡沫等,放大到了全球各地,也削弱各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尤其是經濟成長相對強勁的亞洲新興國家,在利率水準、產業前景及資產報酬預期都高於美國的情況下,最可能成為美國增印美元的歸宿地,從而加大這些國家貨幣的升值壓力;但是,過速的升值不利依賴出口的亞洲,各國紛紛抨擊,於是導致了美國與非美體系經貿關係的劍拔弩張。

然而,美國聯準會干犯國際眾怒,除了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也有其不得不然的苦衷。物價與就業是所有中央銀行的天職,但美國今年以來的經濟表現,非但物價面臨通貨緊縮之危,近百分之十的失業率亦無下降之勢,顯示聯準會兩樣都沒有做好而須有所作為。可是,美國財政政策在高赤字下已無能為力,而幾近零利率的名目政策利率也已降無可降,聯準會動不了貨幣的價格,就只好增加貨幣的數量,由此製造通貨膨脹,進而刺激美國經濟。在聯準會的如意算盤裡,只要美國需求一如預期地回升,全球經濟就能雨露均霑,亞洲經濟體現下面臨的問題不過是享受豐美果實前的陣痛罷了。

如果量化寬鬆真能讓美國經濟一天天地變好,或許還值得期待;但以日本經驗而言,卻很難讓人擁有這樣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近廿年的經濟全球化已大大擴展了各國金融體系的邊界,更改變了世界金融體系的結構,這讓以調節貨幣數量為主的量化寬鬆政策的效果更難估算,因為它既無法確知要印多少美元才救得起經濟,也不能確保這些美元流向需要救助的地方;如今需要動用第二輪量化寬鬆,不正是因為第一輪的效果不如預期嗎?

再者,貨幣政策向有「易放難收」的特性,聯準會的信用已從現任主席柏南克二○○六年初就任時的八千億美元,擴張到二點二兆美元,未來還將進逼三兆美元;如此龐大的資金未來想要無痕退場,無疑是天方夜譚,這也正是牽動今後金融市場的最大懸念。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新一波量化寬鬆弊大於利,但除非美國經濟短期意外強勁翻揚,這顯然已是架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箭,期待美國回頭恐是緣木求魚。因此,各國除了繼續嚴辭批評美國政策失當,更從三個層次尋求因應之道。一是期待國際協作發揮制約效果,透過如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等場合進行政策對話,以避免全球陷入沒有贏家的貨幣戰爭,並研商改造國際貨幣體系之道,以反映新興國家在世界經濟的角色,從根本面降低美元的影響力。昨天在南韓登場的G20峰會雖仍在各說各話,但政策氛圍已成,值得關注。

第二層是自力救濟,各國不只積極抵禦熱錢流入,甚至考慮實施資本管制,當他國都關上資金流入閘門時,台灣若仍是瞻前顧後,則不只予熱錢可乘之機,稍一不慎,還可能被熱錢洪流所淹沒。至於第三層,則是回到各國經濟的基本面,依自身的景氣動向及資產價格變化趨勢,進行宏觀的經濟政策調整。以台灣而言,整體經濟尚稱平穩,但物價上漲壓力漸增,房產泡沫現蹤,資金氾濫依舊,又復面對這麼大的國際金融變局,貨幣政策確該保持警覺了。

【2010/11/12 聯合報】

001.jpg 

【經濟日報╱社論】

全球經濟亂象恐非G20可解

世界經濟可能從未如今日這般混亂。2008年9月爆發的金融海嘯餘波未止,全球經濟卻出現勢同水火的兩個陣營。一邊是數十年來主導全球的美國、歐盟與日本等先進國家,景氣遲遲未見復甦、失業率居高不下,利率已強壓至史上最低,甚至趨近於零,而市場需求依然疲弱,通貨緊縮陰影籠罩,直有日本1990年代深陷失落十年的肅殺氣氛。

與此恰相對映的是另一個極端:以亞洲新興經濟體為主的大部分中度乃至低度開發國家,不僅經濟成長率傲人,且在氾濫資金的推擁下,房市、股市欣欣向榮,物價水準也大幅攀升,通貨膨脹成為最重大的經濟課題,而在泡沫不斷膨脹的過程中,復有熱錢被磁吸而來,帶動本國貨幣升值,即使祭出勇敢的升息手段仍難以遏抑。

這樣的景況,在過去任何一個期間都未曾得見,眼看還會持續惡化。兩大陣營為對治此一難題,已竭盡所能;資金過度浮濫的新興經濟體不懼可怕副作用,再三升息,但愈是升息,資金愈是潮湧而來;相對地,美歐日等景氣冷清國家則努力增印鈔票、壓低利率與匯率,資金仍加速外流,問題反而更嚴重。但印鈔救市、壓低利率、貨幣貶值等手段治絲益棼,更引發匯率競貶大戰,不但以鄰為壑,當做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美元竟成為追求競貶的主力時,整個國際貨幣體系的基礎也為之動搖。

世界各國一枯一榮、一通膨一通縮、一資金枯竭一資金氾濫、一零利率一高利率,以及為求脫困而競相以鄰國為犧牲,乃至國際儲備貨幣率先浮濫印鈔自貶身價的亂象,的確已到不容再忽視的地步。

恰於此時,合占全球85%總產值的所謂20國集團(G20),於首爾舉行高峰會,共商安定全球經濟、整治空前亂象的良策。G20的肩頭負擔恐怕從未若今日之沉重。但由於問題太過複雜棘手,又涉及重建全球貨幣秩序的艱巨使命,在昨晚揭幕、今天即閉幕的一天多會期中,不可能獲得任何重要突破,全球經濟亂象在G20高峰會後恐將持續惡化。

這次峰會之前的財長會議召開時,以美國為首,聯合主要國家共同逼迫人民幣升值,似乎已有共識。但就在峰會召開前夕,美國聯準會(Fed)不顧各國譏彈,悍然決定執行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決定購進6,000億美元的國債以釋放大量資金,迫使美元幣值貶低,以激勵其出口產業,並藉此引進輸入性通膨,設法消弭籠罩美國經濟的通縮陰影。美國此舉固對本身有百利而無一害,但對全球各國則恰巧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做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發行國,帶頭掀起貶值競賽,使這場零和遊戲愈演愈烈,此為一害。美國大事印鈔救市,卻因本身利率相對偏低、經濟前景不明、貨幣貶值壓力,使新增資金快速流向新興市場,讓已經氾濫的資金更增禍害,此其二。美國為圖本身近利,甚至為了暗中削減巨大債務,故意令做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美元地位日漸薄弱,動搖以此為主軸的全球貨幣體系,為禍尤大。

因此,在峰會召開前夕,美國已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因而20國峰會反而轉為19國對一國的公審大會,人民幣升值問題在其掩蓋之下已乏人問津。然而,由於美國財雄勢大,印鈔救市又屬自家之事,相信結合19國之力亦無奈他何,QE2固難以撼動,即使進而推出QE3,也無人可以阻攔。在此氣氛之下,一切搶救全球經濟失衡的高調恐怕都難以出口,遑論化為具體手段。但如果連如此強有力的20國集團都束手無策,任令失衡現象不斷惡化,這個世界對一個新貨幣秩序的渴望將更加熾烈,更將促其早日實現。

【2010/11/12 經濟日報】

001.jpg 

都是錢作怪!G20聚焦5議題

G20高峰會今天登場,以下是預期的主要議題:

全球貿易失衡

 

消除出口富國和負債纍纍消費國之間的分歧,已成為20國峰會的基石。各國領導人已商定一個平衡的成長「框架」。金融危機期間,全球貿易大幅萎縮,經濟失衡縮小,但當復甦腳步穩定後,失衡問題又再度開始擴大。美國和中國之間的8月份貿易差距,更創下歷史新高。

貨幣議題

 

外匯匯率是經濟失衡辯論的核心焦點。美國和其他國家敦促中國讓人民幣匯率加速升值,同時譴責北京為獲得貿易優勢持續低估人民幣。但美國許多盟國將聯準會上周宣布第二波量化寬鬆視為削弱美元的手段,因而美國在推動這項議題上恐將面臨更艱困的局面。

在先前G20高峰會上,各國領袖曾為閉幕聲明是否提及中國持續低估人民幣一事計較,但目前為止,這項針對中國的情形尚未發生。

20國集團財長上月同意避免貨幣貶值競賽,20國領袖本周可能也會支持這項承諾。

金融監管

 

各國領袖將批准「新巴塞爾協議」(Basel Ⅲ),提高銀行資本的質和量。這是金融危機後的改革核心,也將同意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提案,加強對櫃檯買賣衍生商品市場的監管,並減少對信評機構的依賴。

然而,監管議程其餘部分不太可能出現重大進展。儘管G20支持FSB一系列廣泛的建議,以控管被評為「大到不能倒」的銀行,但由於在應否加徵資本附加費上存在分歧,顯示協議很可能會對具體措施著墨不多。

貿易

 

成長緩慢的先進經濟體都希望靠出口讓經濟健康發展,但這是在貨幣和失衡問題上造成緊張的根源。各國領袖可能會在避免保護主義和致力完成長期停滯的多哈(Doha)回合貿易談判問題上,同意做出廣泛的承諾。

對於東道主南韓來說,迫切議題將是獲得與美國之間的新自由貿易協定,但雙方對開放汽車進口標準仍有分歧。

外交

 

G20峰會展開之前,日本和中國兩個亞洲最大經濟體因為釣魚台的領土爭端引發緊張局勢;日本和俄羅斯的關係,也因為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造訪日俄之間有領土主權爭議的島嶼而結凍。

另外,中國利用稀土的壟斷地位在外交糾紛取得優勢,引起外界擔心。其他可以想得到的外交議題包括陷入僵局的北韓核子計畫談判,以及世界大國努力限制伊朗的核子活動。

【2010/11/11 聯合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