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尼爾成長型股票投資課(漫畫版).jpg  

蘋果周一宣布,iPad首賣當天的銷售量逾30萬部,比市場專家預期為低。這個數字包括預購、蘋果直營店和其他代銷零售據點。同時,用戶下載100多萬項應用軟體,並在線上商店購買25萬多本電子書。

受此激勵,蘋果股價周一續漲0.2%。

Ipad 

          財經網站DailyFinance報導,蘋果從iPod開創「i王朝」(iDynasty)至今已邁入第10年,而分析師大多認為iPad將取代iPhone,成為i王朝最新王者。

     回顧10年前蘋果開創i王朝時,iPod在上市兩年內賣出100萬台,隨後iPhone在上市74天內創下相同紀錄,而iPhone 3G更在上市後3天內刷新紀錄。如今分析師雖預期iPad上市3個月內才會達到上述里程碑,但從長遠角度來看,iPad卻比iPod及iPhone更具備i王朝的繼承條件。

     瑞士信貸分析師蕭普表示:「我們相信iPad實際表現將比外界預期更為成功。相較於iPod和iPhone上市的時機,iPad一上市就擁有發展成熟的App Store和iTunes兩大平台做為後盾。使用者能立即取得內容與功能,而這樣完整的生態相對縮短新品上市後建立口碑的時間。」

     蕭普預期iPad上市3個月內將賣出108萬台,且毛利率高達47%。就今年度而言,蕭普預期蘋果賣出481萬台iPad、4,070萬支iPhone及5,410萬台iPod,隨後在明年賣出870萬台iPad、5,240萬支iPhone及5,460萬台iPod。

     全球股票研究分析師邱德利(Trip Chowdhry)表示,iPad不僅是蘋果最新搖錢樹,其背後蘊藏的意義更是重大。Google推出Android作業系統至今已開始威脅iPhone市場,而iPad在此時問世恰好補足iPhone流失的業績。

     邱德利估計,過去iPhone業績每年約成長80%至100%,但在Android手機陸續推出後,iPhone年度業績成長率降至25%至30%。此外,市場近乎成熟的iPod也不再保有昔日的成長速度,於是更加凸顯iPad對蘋果的重要性。

     蕭普也指出,App Store的出現雖為iPod注入新生命,但未來幾年iPod在蘋果整體營收或獲利成長方面將不再扮演關鍵角色。

     邱德利將iPod喻為蘋果i王朝第1代王子,隨後又將王位傳給iPhone,如今輪到iPad繼承王位。但邱德利強調,iPad的全盛時期不見得像當年iPod或iPhone那麼長,因為科技的汰換率越來越快,現在連Google也在研發平板電腦,因此iPad的全盛時期或許只能維持1年。

 錢的分配術.jpg

iPad概念股權證 短線可期

台股上周跨越8千點關卡,投資專家形容,上周台股最佳註解就是「平淡中有驚奇」,主要是上周指數單周僅上漲107點,日均量也多在1,000至1,200億左右,整體看似平淡無奇,但外資卻連續買超6日並推升台股闖關。法人建議,在權證操作上,短線iPad將是追蹤目標,中線投資方向則仍以中概及業績題材的權證為後市重點。

     元富證券表示,第一季剛結束,以近期權證標的表現來看,外資在上周買超最多的標的依序為日月光、台積電、友達、旺宏、統一、勝華、永豐金、台新金、兆豐金及鴻海。主要為兩個族群,其一為大型權值股,其次則是具ECFA及登陸前景的金控股。

     後市應該如何利用權證來進行投資,元富證券認為有2個方向可以讓投資人參考。若是評估短期內依然是區間震盪的格局,可以挑選價內外10%以內,到期天數在3個月以上的權證。在價平附近的權證,可利用區間漲跌享受到權證槓桿最具吸引力的一段;3個月以上的權證,不用擔心盤整造成過多的時間價值損失。

     分析師認為,4月1日落幕的ECFA二次協商是上周最影響市場情緒的話題,進而造成相關的權證標的表現優異。分析師預料,後市吸引市場目光,並可能進一步牽動權證市場表現的,極有機會是3日正式上市的蘋果iPad。

     元富證券也認為,iPad的上市將可能像之前的iPhone隨著銷售佳績傳出而帶動相關台股持續表現。元富證券提供觸控面板的勝華(2384)及面板驅動IC廠聯詠(3034)在價內外10%以內且到期日超過3個月的權證供投資人參考,投資人可依據前段所提供的策略及自己對未來的預估而選擇適合的權證。

 

  • 2010-04-06
  • 工商時報
  • 【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  

    誰說商業直覺是天生的.jpg 

    蘋果股漲 躍美市值第三大

    iPad終於開賣,投資人信心大振,蘋果公司股價1日漲至每股收盤235.97美元,躍居全美市值第三大公司,且各界看好蘋果的漲勢未歇。

    蘋果股價頻創新高,帶動台灣供應鏈廠商股價上漲,尤以鴻海最受矚目。分析師指出,從iPod、iPhone到iPad,包括代工製造、零組件供應,鴻海家族都扮演重要角色;從近十年股價走勢來看,鴻海股價幾乎就是貼著蘋果股價走,iPad銷售熱絡,有機會帶動蘋果相關供應鏈再有一波行情。

    蘋果公司的市值已較去年翻逾兩倍,升抵2,139.7億美元,擠下Google公司與全美第一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躋身全美市值第三大公司,逼近排名第二微軟公司的2,557億美元。目前市值第一大的仍是石油巨擘埃克森美孚的3,192億美元。

    蘋果公司的本益比已達23倍,雖然讓大多企業望其項背,但仍比Google的28倍低。

    Thomson First Call訪調的32名分析師大多將蘋果股票評為「買進」或「強力買進」,只有六名除外。也有分析師預測,蘋果市值終究會趕上甚至超越微軟,因為微軟在手機市場明顯落後。

    相較於蘋果股價的亮眼表現,微軟股價1日小跌至每股29.31美元,今年已跌掉1美元。蘋果目前市值仍差微軟近500億美元,但若以微軟2000年市值的5,860億美元來看,當時蘋果只有170億美元,蘋果極可能在未來迎面趕上。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休柏蒂表示,市場低估了iPhone與iPad的長期需求,他預測蘋果四年內將穩占智慧型手機的四分之一市場。瑞士信貸(Credit Swisse)分析師也預測,iPad上市頭六個月將賣出240萬台。

    蘋果公司對iPad魔幻般的宣傳手法只是激勵股價大漲的策略之一。雖然蘋果近幾年將核心從電腦轉移到音樂與通信等多元產業,仍較其他科技業者更能提供創新的使用者經驗。

    【編譯賴美君2010/04/04 經濟日報】

     

    Ipad.gif 

     

    社論-蘋果的誘惑

    在西方文明發展史上,「蘋果」是個寓意豐富的名詞,它既是伊甸園裡亞當、夏娃偷食的禁果,也是希臘神話裡特洛伊戰爭的誘因,更是牛頓發現地心引力的關鍵。而在當代科技生活中,「蘋果」代表的則是顛覆的力量,以往由Wintel(微軟+英特爾)主導的換機潮已退燒,現在世人關切的是近日問世的iPad,到底會對既有小筆電、電子書與手機,造成何等衝擊。不管你喜不喜歡啃蘋果,都可以從蘋果中興的過程得到啟發:

         首先,「順應時勢,創造加值」才是王道。從嚴格的角度看,蘋果iPod是設計感十足的mp3,iPhone是觸感敏銳的智慧型手機,iPad是混血平板電腦。三者在產品概念上均非原創,卻能脫穎而出,關鍵即在順應時勢,創造加值。

         蘋果在2001年推出中興之作iPod時,影音匯流已漸成趨勢,因此有別於一般mp3廠商只賣硬體,改採「以軟扶硬」策略,同步推出iTune媒體播放器,讓iPod使用者可透過iTune付費下載影音。此舉果然在付費觀念普遍的美國市場引起大轟動,iPod在上市5年多內就售出上億台,並衍生出可觀的軟體服務商機。

         這種「軟硬兼施」的加值服務,後來更在iPhone上進一步發揚光大,讓以技術掛帥的手機龍頭諾基亞,都不得不調整「硬著來」的傳統策略。

         而iPad的推出時點,更可與10年前微軟強推平板電腦的歷史相對照。當年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已預見網路線上服務(.NET,即現在流行的雲端概念)、電子書等未來變革,還聯合電腦商盛大展示以觸控筆取代滑鼠的各類平板電腦(Tablet PC),並立下2005年銷量超越筆電(NB)的宏願。以結果論,微軟的平板電腦是個「推得過早」的失敗之作,但蓋茲的預言並沒錯。

         過了10年,在Google、Youtube等等後起之秀的耕耘下,網路世界與內容服務變得多采多姿,消費者又歷經iPhone的觸控操作洗禮,iPad此時上市「推得巧」,若如預期大賣,也可說是時勢造英雄。反之,如果蘋果創造人賈伯斯當年選擇先推iPad以正面迎戰微軟,那麼蘋果的故事恐怕就要改寫。

         其次,「拓展抬轎者,造福贏者圈」,乃是成就大事業必備的胸襟。「以軟扶硬」既是蘋果致勝的關鍵,廣納天下軟體英才為蘋果所用,自可發揮最大的槓桿效果。蘋果的官方線上商店App Store,讓抬轎者可以保有創業與創意的自由,大家各憑本事吸引蘋果硬體使用者的青睞,從每筆0.99美元起跳的小額消費中累積巨大財富,從而擴大了蘋果的贏者圈。

         微妙的是,同樣是為了鞏固市場,軟體龍頭微軟給人的印象向來是「巧取豪奪」,只要出現有潛力的競爭者,不是以既有優勢壓得後進者沒有生存空間,就是以併購手段消滅敵人。反觀蘋果則是採取分享策略,當越多業者投效蘋果的應用軟體商店,其線上服務就更豐富多元,使用者的黏著度也就越高,形成「蘋果倚大邊」的新效應。

         如果說一般的市場法則是需求創造消費,很多蘋果迷的經驗卻是消費創造需求。因為體認到產品的實用與時尚兼具,從iPod、iPhone到iPad,消費成癮,進而變成信仰,心甘情願投身蘋果半封閉世界者所在多有。即使不是蘋果的使用者,在滔滔不絕的蘋果迷面前,很難不感染到他們對信仰的熱情。更重要的,蘋果迷以前是小眾,現在變成大眾,看在蘋果競爭者眼裡,實在很難不感受到芒刺在背的壓力。

         另外,「競爭帶動進步」,再度證明是企業經營顛撲不破的潛規則。蘋果的存在對競爭者雖有如芒刺,卻也是刺激產業進步的動力。以往科技業者雖標榜「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卻多半是從賣方的人性出發,因此Wintel每次換機規格越推越高,消費者總也得買帳,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等手機業者亦慣以硬體為升級的核心。但是蘋果的iTune與App Store推出後,不僅創造出新的商機,也顛覆既有產業運作思維,同業紛紛搭上應用與內容服務的研發列車,開啟吃硬更要吃軟的新競賽。

         對於台灣代工廠而言,過去至今一直憑藉快速應變的ODM本事,不管是Wintel或蘋果發光,硬體商機可說是左右逢源。在品牌方面,近年雖有像華碩Eee PC引領一時風騷的產品出現,但畢竟仍是以硬體價格取勝,很快就被同業追上甚至超前。展望未來,必須在軟實力上求新求精,才有機會擺脫賣一台算一台的微利命運。

         而蘋果帶動的軟體抬頭,對以往屈居小媳婦的應用與內容業者,更不啻出現天大的轉機。如果能因此從免費邁向付費的商業模式,其投資遞增效果將相當驚人,有志者且拭目以待。

     

  • 2010-04-07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  

     

     


    Slate尬iPad:我有USB,你呢?

    蘋果平板電腦iPad上周末在美國上架開賣,但並無USB插槽、沒有webcam(網路攝影機)、不支援Flash動畫,難免讓網友感到美中不足,惠普6日表示,今年稍後上市的Slate平板電腦上述配備或功能都不缺。

    Slate原型早在今年1月的拉斯維加斯電腦展 (CES)就亮過相,還由軟體龍頭微軟的執行長巴默示範使用,包括Kindle電子書、最新作業軟體Windows 7的操作,但當時惠普並未提供規格詳情。

    惠普副總兼科技長麥金尼在部落格上透露,Slate將配備兩個網路攝影機,一個用來拍攝使用者,一個用來拍攝背景環境,另外,它也有USB插槽並支援Flash的播放。

    就外觀而言,Slate和iPad類似,都像大型智慧型觸控手機。從幾乎是電腦標準配備的USB、webcam來看,Slate顯然比較親民。iPad沒有USB插頭,必須加轉接頭才能讀數位相機記憶卡,不支援Flash,有很多有趣動畫不能看,「數位體驗」就不完整。

    iPad剛上市,惠普就公開宣布「iPad沒有的,Slate都有」,時機耐人尋味。事實上,麥金尼的部落格內容似乎在嗆聲。他寫道:「上一次你透過筆電用Skype和朋友聊天,是什麼時候?從手機上傳照片到Facebook、Flickr呢?從SD卡或USB裝置看數位照片或錄影又是多久以前的事?我們知道,你希望能在行動裝置上掌握和分享數位內容。在這些方面,惠普Slate出類拔萃。」

    惠普至今尚未公布Slate售價和上市時間。iPad的Wi-Fi基本款499美元,Wi-Fi加3G版最低賣629美元。

    【編譯范振光2010/04/06 聯合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