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一艘中國籍漁船最近在日本管轄的海域與日本海上保安廳的二艘巡邏艇發生衝撞,船長隨即遭到日方扣押,中國馬上中斷對日本輸出重要原物料。中國稀土供應量占全球的97%,這些稀土在許多高科技產品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軍事裝備;日本很快就釋放該名中國船長。

這起事件令人深感困擾,因為它涉及中國與美國。一方面,它凸顯美國決策者的無力;他們坐視一個不穩定的政權牢牢掌握重要原物料。另一方面,這起海上衝撞事件顯示,中國政府隨時可能在外界最輕微的挑釁下,發動經濟戰。

以下是部分背景說明。獨特的屬性使稀土在油電混合汽車以至光纖的廣泛產品中扮演關鍵角色,1980年代中期之前,美國是稀土的主要生產國,中國此後取而代之。

中國經改舵手鄧小平曾於1992年表示:「中東有原油;中國有稀土。」中國稀土蘊藏量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此一相對豐富的藏量加上低廉的開採及加工成本充分反映中國勞工薪資及環保標準偏低的事實,並使中國的稀土生產者得以侵蝕美國稀土產業的根基。

如果僅以國家安全的角度而言,為什麼沒人針對這種趨勢提出警告?華府決策者任由美國稀土產業關門大吉。2003年的一個例子可供參考:當時,如果你相信布希政府,國家安全考量主宰美國政策的每一個層面;這一年,中國人收拾一處美國生產設施的全部裝備,把它們全數運回中國。

結果是,中國取得稀土的壟斷地位,程度超乎中東產油國獨裁者的想像。即使在前述海上衝撞事件發生前,中國也已經展示準備充分利用此一壟斷地位的決心。美國聯合鋼鐵工人工會最近針對中國的貿易操作手法提出申訴並聲請仲裁,為美國企業因為擔心中國報復所不敢為。

該工會將中國限制稀土出口並課稅,使中國多種產業取得重要競爭優勢列為首要申訴項目。

接著發生漁船衝撞事件。中國限制稀土出口之舉已違反它加入世貿組織前即已簽署的相關協議,中斷對日出口稀土是對國際貿易法規更明目張膽的違背。

中國官員不但不思如何妥善解決問題,而且侮辱我們的智慧。他們聲稱,中國政府並未禁止稀土出口到日本,中國出口商純粹是基於個人的對日情結而一致決定中止出口。

我們可從稀土事件中得到什麼教訓?

首先,而且最明顯的是,各國必須開發中國以外的來源。美國與部分國家擁有相當可觀的稀土蘊藏,然而開發這些資源及處理這些原料所需的設備並非一蹴可幾,而且必須擁有財務後盾。一個替代方案是所謂的「都市開採」,也就是循環再利用各種報廢裝置中的稀土及其他原料。

其次,中國對前述海上衝撞事件的反應再次證明,身為舉世新興經濟超強的中國並不打算扛起與此地位相對應的責任。

各主要經濟大國均知,它們在國際體系中擁有重要的利益,通常很不願意訴諸經濟戰的手段,即使面對嚴重挑釁亦然。實例之一:美國決策者因為中國採取過度保護的匯率政策而極為煩惱,不知如何是好。

相對的,中國一再以具體行動證明,它隨時準備挾其經貿實力解決政治爭執,即使明顯違反國際貿易法規也在所不惜。

合併解讀稀土事件與中國在其他方面的所作所為,包括國家補貼,使中國企業取得重要合約,外國企業被迫把生產線移到中國,特別是它的匯率,你看到的是一個不肯遵守遊戲規則的流氓經濟超強。關鍵是,我們打算如何因應這種局面。

(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陳世欽編譯)

【陳世欽編譯2010/10/19 經濟日報】

繼限制稀土出口日本後,中國傳出對美國也禁運的風聲。圖為江西省南城縣一處稀土礦坑。路透.jpg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9月下旬以來禁止稀土出口日本,現在已靜悄悄擴大禁令,對美國和歐洲也禁運稀土。《華爾街日報》則報導,中國明年還會減少稀土的出口,並且引用中國高層的話說,中國對稀土的生產和出口設,「完全合法」,不是以此為政策工具。

分析家說,一直到最近,中國和各種貿易和匯率問題上都還算願意和西方協商,以利平息問題,但中斷稀土供應,顯示中國官員倚仗中國「經濟肌肉」強大,逐漸來硬的。

美國和稀土有關的產業人士說,禁運已經擴大。他們透露,中國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周日晚上召集國際媒體宣斥美國的貿易行動,數小時後,也就是周一 (18日)上午,中國中止稀土出口美國。

中國商務部再三否認禁止稀土出口日本,但日本官員和產業人士說,9月21日以來,中國海關有系統地封鎖稀土出口。

最近數周,有少數幾批運往西方的稀土出貨被海關延後成行,但擴大禁運似乎是18日上午以來才發生。北京沒有暗示中國海關將會把稀土鎖在碼頭多久。

美國官員上周五宣布,將調查中國政府補貼乾淨能源業是否違反國際貿易規則。調查內容並且包括,中國2005年以來逐步減少稀土出口,以及對稀土出口課以重稅,是不是屬於非法行為,有意逼迫跨國公司將高科技產品逐漸轉到中國生產。

周日晚上,張國寶舉行記者會嚴斥美國,數小時後,中國海關針對運往西方的稀土,動手封鎖。

中國對日本和西方禁運稀土,似乎只做不說。但北京已明顯改變1990年代鼓勵稀土業擴張的政策。當局今年7月表示,今年稀土出口配額將減少72%。英文「中國日報」19日報導,明年將繼續降低30%。

中國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副司長江帆19日在廈門稀土業者會議表示,中國的稀土業有過度發展之虞。一名與會官員甚至說,中國有朝一日可能變成稀土進口國。

中國高層表示,對稀土的產量和出口設限,主要反映中國的環保意識提升,完全合法,而且中國不會以此為政策工具。

【編譯彭淮棟2010/10/20 聯合晚報】

繼限制稀土出口日本後,中國傳出對美國也禁運的風聲。圖為江西省南城縣一處稀土礦坑。路透.jpg 

華爾街日報:各國也可對中國關閉市場

「華爾街日報」19 日的社論批評中國限制稀土的作法,違反中國2000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協議,世界各國也可以對中國關閉市場。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供應世界97%的稀土。在稀土需求急速上升之際,北京卻大幅減少出口配額,今年已減少了40%。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迫使一些跨國大公司未來幾年內必須移到中國生產;否則只有歇業。

社論說,北京總是利用其國內市場巨大的吸引力,迫使外國公司技術轉移。而稀土業代表西方更多的商業機密。

北京的做法,正是「世界貿易組織」所要避免的扭曲市場的貿易保護主義。「世界貿易組織」禁止稀土出口配額。而且,2000年北京的入世合約,同意不徵收稀土出口稅。WTO允許在有限的情況下有例外,條件是國內生產商也一視同仁,受到同樣的限制。但是,中國製造商似乎並沒有供應的困難。而中國對日本的出口的限制,則早在釣魚島漁船事件之前就開始了。

「華爾街日報」說,美國、歐盟和日本正考慮將中國的出口限制,訴諸WTO的仲裁部門。世界各地也考慮重新開發新的稀土礦。但這兩個方法在當前都無濟於事。開新礦及尋求世貿組織專家組的裁決,都要幾年的時間。

「華爾街日報」引述「人民日報」的說法,指外界沒有資格批評稀土,因為這完全是中國的主權事務。社論指出,如此說來,那麼西方國家決定讓中國商品進入其市場,也是一個主權問題。如果中國阻斷稀土,世貿組織成員同理亦可不對中國開放市場。總之,對付崛起中國的辦法是應該一切照規定來,不能給北京白吃的午餐。

【聯合晚報╱本報系華盛頓特派員林寶慶/19日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