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鹿野茶區年初舉辦冬片茶競賽,驚爆名次作假醜聞。一名未參賽的劉姓茶農竟獲頭獎,參賽茶農反彈後,農會才更正。農會解釋,因原得主要求讓出,才提供換人的方便,「這是業務疏失,不是醜聞」。
台東縣鹿野茶區茶葉評比已有數十年,得獎茶葉身價一夕暴漲,名次作假還是首次發生。農會承辦員張豪傑說:「比賽結束,碧蘿園拿了一個特獎、兩個頭獎,跑來說『高台茶園的劉姓茶農買了我們的茶,一個頭獎寫他好了,反正都是我們這邊的茶,品質沒有問題』。」
張豪傑說,他覺得這種說法也合理,所以就掛了劉姓茶農的名字發新聞;只是給農民一點方便,沒想到會惹出這麼大的風波,他願意接受懲處。
鹿野鄉因地區特性,每年茶葉除四季採收外,晚冬、早春還可各採一次。其中冬片茶產於冬至前後,採下的茶葉具特有香氣,此時春茶還未採收,市場上前批冬茶已賣到相當程度,所以價格特別好。
上月底,農會委託台東茶業改良場專業人員評鑑冬片茶,事後公布名次,「其他組」由「碧蘿園」囊括特獎、頭獎,另一頭獎得主為劉姓茶農;但有參賽者發現,劉未參賽竟然也得獎,質疑公平性。
參賽茶農表示,當初就聽說有人要求農會把碧蘿園獲得的一個頭獎改列劉姓茶農,本來想「不會這麼誇張吧」,想不到隔天所有報紙都登出劉姓茶農得獎,「如果可以這樣,那考上很多所學校的學生,是不是也可讓給沒考的人去讀?」
協助評比的茶改場台東分場長吳聲舜說,當初只提供技術評鑑,結束後,所有作業都由農會處理,「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情,實在很令人遺憾」。
【 記者施鴻基2010/02/24 聯合報】
茶葉比賽/得獎還再比 競拍自己買回
茶葉比賽一向被茶農視為龍門,一旦得獎,如同鯉魚躍龍門身價暴漲;利之所在,有獲獎茶商私下「養」茶農,也有拿其他區曾獲特等獎的茶葉重複參賽,伎倆盡出。
大阿里山一名種茶十多年的茶農說,特等獎行情價一斤可到三萬元,有人轉賣給陸客,價錢翻好幾倍;但每名參選者只有廿斤茶葉是獲獎茶,「哪有那麼多比賽茶好賣!」他不諱言,有人可能以其他茶葉摻入得獎茶葉販售。
一名曾參賽獲大獎的茶農指出,獲得特等獎(第一名)等於飛上枝頭當鳳凰,價格一夕爆紅,「當然要想各種辦法」得大獎,但像台東這種造假實在太遜了。
阿里山茶葉生產合作社等單位每年都辦茶葉比賽,一名幹部指出,目前各地的茶葉比賽,參賽者為拿到好名次,傳出有人找外地茶參賽;因比賽沒有地域限制,不算違規,且各區茶葉比賽也都希望愈多參賽者愈好,愈能表示比賽的重要性。
熟悉內幕人士指出,像低海拔茶區的比賽,有人拿高海拔的茶葉參賽,品質當然比較好;不過有些評審非常高明,硬是「喝得出來」,讓想投機的與賽者全部落選。
還有茶商「養」特定茶農,拿茶農毛茶(未經烘培後製的茶葉),再找烘培技術好的人烘培參賽。
至於得獎茶拍賣,為了抬高茶葉身價,少部分茶農會在競拍的民眾中布暗樁,一再抬高價格;較惡劣的茶農會哄抬到天價,自己人再買回,損失的只是手續費,卻獲得日後更多的名氣和利潤。
台東縣鹿野鄉福鹿冬片茶競賽成績揭曉,由後山茶園、碧蘿園分別拿下特等。
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長吳聲舜說,「早春」、「晚冬」是鹿野鄉福鹿茶主力,但目前全省缺茶,許多茶農為了賣個好價錢趕著上市,沒有參加競賽。而今年受氣候影響,產量雖少但品質好。
今年評審由吳聲舜、製茶課長范宏杰擔任。比賽結果,烏龍組特等後山茶園、頭等後山茶園、立品茶園、碧蘿園。其他組特等碧蘿園、頭等碧蘿園、高台茶園劉益佳。
吳聲舜說,今年冬片茶生長期間因氣溫較低,冬片茶普遍減產,福鹿茶區冬片比去年減少1成。烏龍組淘汰率達26.9%,入選者香氣、滋味都好;其他品種組品質平均,茶葉外觀、色澤、形狀或茶湯滋味、香氣,都屬上乘。
范宏杰說,冬至到立春間採下的茶葉就是俗稱的「冬片茶」,葉肥芽短,揉成茶後會成為片狀,特性是苦味少、香氣濃、滋味甘甜。冬片茶較稀少,因茶芽遇低溫會減緩生長甚至停滯,市場上價位不錯。
鹿野地區農會表示,福鹿茶有著全台少見的「早春」、「晚冬」特色,氣候、地形影響,福鹿茶每年最多可採收6次,其中就以這2種茶最有名,全鄉茶園面積約300公頃,是東部主要茶區。
鹿野農會強調,鹿野茶區海拔雖僅有350公尺,但日夜溫差大,相對溼度夠,和高山茶相比,冬茶晚1個月,春茶早1個月,市場反應一向很好。
【 記者施鴻基 2010/01/31 聯合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