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十六世紀的蒙田率先說出「我最恐懼的事就是恐懼」後,這句睿智名言就常在人心。後來美國的小羅斯福總統將原句修飾,變成「我們唯一必須恐懼的,乃是恐懼本身」。它的語氣更加鏗鏘,已成了廿世紀最重要的勵志金句之一。
而到了現在,這兩個金句雖然已很古老,但影響力卻日增,原因就是「恐懼」這種現象日趨普遍,在這個天災頻傳,氣候異變,各種事故不斷,整個世界大形勢也令人不安的時代,要人不恐懼也難。「恐懼」已成了一種新的時代病。而在各種恐懼症裡,政治人物的恐懼症可能最值得討論。
政治人物有個天職,那就是在眾人皆恐懼時我獨勇敢,用他的勇往直前,來創造出令別人不再恐懼的新氣象。可是我們也知道,現在政治的複雜度逾於從前,擺平了這個利益團體就得罪了另一群人,討好這個人就惹翻另外的人;再加上選民易變,於是犯恐懼症的人裡,政治人物可能最多,而且權力愈大就病症愈嚴重,歸納而言,它就是「失去選票恐懼症」。搞政治的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原本支持的選票會一夕蒸發。當一個人被這種恐懼籠罩,他真正的麻煩就開始了。
他會出現一種病態敏感,每件事都更精打細算。這樣做會什麼人高興會得到多少選票回饋,那樣做又須付出什麼樣代價;恐懼的結果會使自己變得更加凡事短線化。而我們也知道政治上不可能穩賺不賠,當計算太多,最後就自然而然什麼也不敢做,反而得罪全部的人。美國最傑出女詩人愛彌麗.狄金蓀(Emily Dickinson)曾有詩曰:
當我恐懼某件事,它反而會到來
但來的時候已顯得不那麼可怕,
因為對它的恐懼已經太久,
它已幾幾乎變成了我親蜜的愛人。
上述詩句意思是,恐懼這種事有其慣性,恐懼久了它就會變成自己的一部分,讓自己麻痺;而恐懼也會造成「自我實現」,我們愈恐懼什麼,愈會做出讓那種恐懼成真的事。當人成了恐懼的俘虜,最後必然恐懼獲勝。
而這種「失去選票恐懼症」病態反應,眼前正在發生:
──君不見,最近這段期間一度風風火火的開徵能源稅,軍教人員開始徵稅,以及房屋稅由單一稅率調整為五等級差別稅率,全都後續喊卡喊停。媒體稱之為「選舉年效應」,意思是說五都等大型選舉將依序到來,為了避免牽拖到選票,那些事還是能免就免了吧。
──君不見,上面高層現在針對立委羅淑蕾千方設法,要把她找到地方去接受「震撼教育」,讓地方民代好好教示羅立委一番。羅淑蕾問政驃悍,不讓鬚眉,應當算是國民黨的激烈改革派,國民黨可以容忍這種人,是國民黨還值得去救的理由。把她這種人拖到地方保皇民代「群眾」之前震撼教育,這簡直就是某種群眾批鬥。國民黨被「失去選票恐懼症」嚇傻了,居然想出名為「震撼」,實為「批鬥」的這種餿主意,其倒退已不想可知。
──一家外商證券投顧公司發表了一分語意曖昧模糊的研析報告,結果惹出一番雞飛狗跳,把這種事看成是超級大事,其恐懼的程度可謂已嚴重至極。
當今「失去選票恐懼症」已極病態,而通常是你愈怕,大家就愈會把選票當做嚇你的籌碼。任何人的不滿,都會變成「國民黨是否嫌選票太多」這個話題。當大家都圍繞著選票做著自嚇嚇人的文章,未來兩年台灣要怎麼過?
政治人物當然要選票,但選票必須他們努力去賺,有政績的選票跑不掉,沒政績的選票求不來。與其被選票自嚇到抓狂,倒不如端正自己,多做一點為人民興利除弊的事。當代恐懼學家,紐約州大教授羅賓(Corey Robin)說:恐懼不應是包袱,更不容因為恐懼而打壓別人,恐懼應該成為進步的動力,只有敢去面對並克服恐懼的人,才會有希望!(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2010-03-30
- 中國時報
- 【南方朔】
白宮幕僚長伊曼紐(Rahm Emanuel)
南方朔:小圈圈治國,政治第一大忌!
前陣子,歐巴馬被搞得灰頭土臉,「紐約時報」和「金融時報」都用了好幾千個字的篇幅來分析及批評他那裡出了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他的核心幕僚。現在由於歐巴馬力推健保改革法案過關,他的聲望已有起色,但他核心幕僚的問題卻依然存在,不知何時又會惹出麻煩。
每個大人物都有核心幕僚,核心幕僚不只要幫老闆打雜管小事,還需要幫老闆創造政通人和的條件,而更重要的,乃是要幫老闆出主意。當核心幕僚用對了人,老闆就會幹得輕鬆。近代美國總統的核心幕僚裡,一般人最推崇乃是雷根時的白宮幕僚長貝克。雷根乃是共和黨的圈外人,沒有什麼親信,他當選後只好向布希借用貝克,而貝克這個人的確不錯,他出任幕僚長後盡忠職守,無論大小事務都打理得清清楚楚,許多人事問題也都能公正無私的處理,雷根表現不錯,輕輕鬆鬆立大功,有一半屬於貝克。
但歐巴馬則不然,他從政時間不長,但卻算是民主黨芝加哥幫的圈內人。他的親信幕僚也幾乎都出身芝加哥,陪他一路選舉過來,由於這些親信幕僚和老闆關係不同,他上任迄今一年多,「小圈圈治國」的局面遂告形成。當美國副總統拜登都在小圈圈之外,這個圈子之小已不問可知。
綜合美國媒體的分析,歐巴馬「小圈圈治國」的嚴重問題大約有如下數端:
———當今最紅的乃是白宮幕僚長艾曼紐、資深顧問艾克塞羅德、資深顧問賈瑞特(女)、連絡主任吉布斯等四人,又稱「四人幫」,他們與老闆常相左右,成了小圈圈,也阻斷了歐巴馬與更多人接觸的時間。當親信變成了替老闆過濾的篩子,老闆就會變得遲鈍和缺乏溝通力。
———歐巴馬被小圈圈包圍,甚至內閣成員都被排除在外,甚至成了隱形人。他力推健保改革,都是自己和親信操盤,衛生部長西比留斯彷彿消失不見,而她原本是曾任堪薩斯州州長的女強人;另外,他的內政部長薩拉沙爾、國土安全部部長納波里塔諾,好像也都消失不見,當總統與內閣部長都變得陌生,內部的不滿即告出現,他的親信對內閣部長趾高氣揚,很多人都受到傷害而憤恨不平。去年歐巴馬訪問北京,隨行的能源部長朱棣文是唯一華人又是諾貝爾獎得主,本應角色極重,但卻被擠到了圈外。
———這些小圈圈人物都一路陪選過來,凡事都會想到選票,遇事即難免精打細算,干擾到歐巴馬改革目標的力度,因此美國也和台灣一樣,出現了「不要用政治腦袋思考政策問題」的聲浪。
因此,歐巴馬政府和許多國家一樣,也出現了「小圈圈治國」這個最不應該但卻經常難以避免的問題。他的那幾個親信還有嘴巴刻薄的毛病。有了這樣的親信幕僚,難怪歐巴馬的總統位子也坐得搖搖晃晃了,幸好歐巴馬自己還頗有膽識,敢在健保問題上死命一搏,扭轉形勢。如果他也猶疑瞻顧,什麼都怕,那麼這種「小圈圈治國」的風格,恐怕就更麻煩了!
小圈圈治國之害大矣,就那麼幾個人把持國政,其他人全都被趕到了圈外,這少數幾個人自我擁抱,只會把自己愈搞愈窄愈自閉,成了典型的「就我們幾個的小團體」(the few Group)。歐巴馬這麼精采的一個美國總統,都會犯下這種很難被原諒的「小圈圈治國」致命缺點,對那些沒有歐巴馬精采的政治人物,如果也犯下「小圈圈治國」之弊,其毀滅性也就更嚴重了。
(本文作者為作家)
【2010/03/30 聯合報╱南方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