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點.jpg 

人類體內水分的平衡,一般是靠飲水和排尿來維持,但是為什麼我們睡覺時,就比較不需要排尿?最近科學家找到一個調控機制,或能使我們進一步認識身體的功能。

知識通訊評論.jpg 

根據二月底在《自然雜誌神經科學》刊出的一項新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體內在時鐘會有助於調節一種儲水荷爾蒙,使得人們在晚上不會那麼快就需要上廁所去排解水分。

發表這項研究結果的,是加拿大蒙特婁麥基爾大學健康中心的神經生理學家杜魯道(Eric Trudel)以及波克( Charles Bourque)。他們提出一種由內在生理時鐘,控制人體體內水分的生理機制。這種機制會讓細胞感知到體內水的數量,而啟動細胞釋放出一種會指揮身體儲存水的垂體後葉荷爾蒙,這種生理機制會讓身體帶著水分繼續安睡。

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研究睡眠和生理節奏的神經科學家柯威爾(Christopher Colwell)表示,多年以來我們都了解到垂體後葉荷爾蒙有一種規律,我們睡覺的時候就比較多,但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如此。現在這個研究團隊,清楚展現了造成其發生的堅實生理機制。

人體主要是靠口渴時喝水以及排尿,來調節體內水分的平衡。人在睡覺的時候不喝水,因此身體必須減少水分的流失,來維持體內足夠的水含量。科學家知道,人體缺水的時候,會造成一群叫做溶質感測神經元細胞的活耀,而導致另外一組神經元在血管中釋放出垂體後葉荷爾蒙。人睡覺時候垂體後葉荷爾蒙會增加,因此控制生理時鐘的神經元就會安靜下來。

口渴警示

杜魯道和波克想要檢驗的想法,是如果降低生理時鐘神經元的活性,也許會讓溶質感測神經元更容易使釋放垂體後葉荷爾蒙的神經元活化,這就會讓身體在睡覺的時候,保留更多的水,產生的尿也比較少。

為了做這樣的實驗,他們分離出一片很薄的老鼠腦部,其中包含完整的感測、釋放垂體後葉荷爾蒙以及生理時鐘的神經元。這個生理時鐘神經元雖然分離出來,卻會繼續的紀錄時間。

接著他們刺激感測神經元,並且記錄釋放垂體後葉賀爾蒙神經元的放電現象,來監控這兩組神經之間的溝通。然後他們再深入探究生理時鐘細胞在這個神經通路中的作用。如果他們沒有活化生理時鐘細胞的睡眠週期,那麼感測細胞很容易就可以和釋放垂體後葉荷爾蒙的細胞相互溝通。相反的,如果活化了生理時鐘細胞的睡眠週期,這種溝通就會顯著的減少。

這個研究結果顯現出,生理時鐘細胞是人體水分控制的一個調節開關。生理時鐘細胞活躍的時候,會阻止感測細胞通知內分泌細胞釋放出垂體後葉荷爾蒙,而讓身體保存它的水份。

柯威爾說,他們的實驗是利用老鼠進行,而老鼠是夜行動物。雖然在老鼠和人類身上,垂體後葉荷爾蒙週期和生理時鐘細胞的活性是相類似的,但是在夜晚睡覺動物身上,是否有相同的機制,還有待研究。

波克指出來,他們的研究只顯現出這一個關聯性,也許生理時鐘神經元對其他的關聯細胞,也會有相同的影響。他猜測未來的研究,或許會顯現出此一機制,同樣會規範其他如飢餓、睡眠以及其他與生理節奏相關的生理作用。

【文/知識通訊評論】

【完整內容請見《知識通訊評論月刊》八十九期】

 CAM70ZCF.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