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新視野.jpg 

要講蘭花專業,誰比得上台灣的蘭花業者呢?從原本沒沒無聞,漸成為全世界育種、大規模產製的創始者,都是台灣小農業者一步一腳印拚出來的,這項成果沒有人能否定。

雖然,談蘭花產製大多數小農都內行,但是論蘭花的國際品牌行銷,本地農民的專業卻往往派不上用場。更嚴重的是,如果蘭花業者有太強的專業本位,有時反而不利於這個產業的發展。我可以採三個角度,解釋小農的侷限與政府能夠提供的協助。

例一是花色。

台灣太小,內需市場胃納不足,如果要推台灣農產行銷,首先就不得不提起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一定要國際市場導向、消費者導向。

行銷專家一定會先看國外的大多數消費者想要什麼、喜歡什麼、偏愛什麼,再依消費者的偏好來設計產品、規劃通路、制定價格。

以蘭花為例,東方人喜歡紅色、喜歡熱鬧,所以東方的花農在配種的階段,也許偏愛配出鮮豔的、有色澤變化的新花色。

但由國際市場的角度來看,由於歐、美、日等國的消費者都喜歡大白花,他們對於爭奇鬥艷的光鮮花色,其實興趣不大。如果花農能夠培育出又白又大又整齊的多株白花,也許國際市場商業價值更高。

可見蘭花農如果由生產者導向來精緻化其專業,恐怕與世界需求未必一致,太過堅持有時反而不利。

第二個角度:苗種外流。

2009年3月台灣舉辦國際蘭花展。我們走訪台灣許多大蘭園,有些業者對於在蘭花展將新品種瓶苗(瓶裝的小蘭花芽,一瓶可內裝數十株蘭花苗)販售給外國人極不以為然,認為是將台灣花農辛苦植育的成果,低價賣給外國人。然而,也有蘭花業者認為,他們不會把真正珍貴的新育種外賣,所以肯拿出來賣的其實沒什麼了不起。

這件事是否嚴重不能單從花農的生產者角度去看,而要從市場的角度去看。如果外國人花小錢買瓶苗而有喜出望外的表情,就知道他們撿到便宜。

生產者覺得沒什麼價值的配種,也許對外國市場行銷業者而言是如獲至寶。

既然台灣蘭花的優勢在微笑曲線左端的種苗技術,外國人的優勢在於曲線右端的行銷通路,我們在品苗的販售上,必須從市場的角度對外人多所提防。

第三個角度,來談蘭花的品牌。

蘭花要怎麼打品牌呢?談到農產品牌,許多人腦中第一個鮮活的例子就是想起紐西蘭的奇異果。

有些農業專家研究紐國奇異果的育種改良、品質管制、產銷分軌、國際推廣、利潤分紅等制度,然後嘗試將這個模式套用到台灣,看看我們是否也能有樣學樣。

但是,品牌行銷畢竟也是一門專業;奇異果打品牌其實與其他農產的品牌極為不同,更不用說種類雜多的其他農產品了。

(五之四,本文摘自《經濟學的新視野》出版日期:2010年03月17日)

【2010/03/31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