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 4月號+2010 第286期.jpg 

賣座電影《艋舺》促使萬華周邊旅遊人潮絡繹不絕。其實,在政府與民間的努力下,不僅是萬華,整個台北西區都因為創意和執行力,重新活了起來。

【文/林奇伯】

 16003.jpg

台北,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城市,卻正悄然改變。多年來,不斷往東邊發展的商業與人潮,才不過兩、三年的時間,已經有「軸心翻轉」的態勢。包括萬華、大同在內的台北西區,一改過去暮氣沉沉的破舊老社區樣貌,在春節期間以一部台灣電影《艋舺》的賣座宣示大復活。

 《艋舺》以台北西區最舊的「殼子」剝皮寮為場景,引進新的文化創意內容,賦予老社區天馬行空的故事。電影中,趙又廷、阮經天、鳳小岳等人在艋舺老巷弄中盡情奔放青春的模樣,讓西區抹上一股懷舊的夢幻色彩。

 台北人這才驚覺,原來西區已經復活了!台灣城鄉再造學界稱這樣的現象是「東京Midtown」的台灣實踐版。西區的都市再造不再只是單純的硬體古蹟再造,還有故事行銷,商業活動也跟著活絡起來,人潮大批湧入,現在逛台北西區,已經成為最時尚的新玩法。

 台北西區的復活正由四大景點領軍,從點到線,從線到面,把社區再造連成一氣。有古蹟、有小吃、有藝術、有運動,台北西區簡直變成全新的遊樂場。

 IMG_1604.JPG

IMG_1609.JPG 

 景點1 西門紅樓不夜城

率先復活的是三級古蹟「西門紅樓」,但因為位於最熱鬧的西門町,它的快速轉型反而最容易被忽略。1999年台北市政府將紅樓戲院大幅整修,採委外經營方式,改為「電影博物館」,之後又轉型為「紅樓劇場」,但始終只是個空有外貌沒有內容的漂亮殼子。2007年底,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乾脆自己接手經營這個產權複雜的區塊,以公權力協調空間利用。

 現在每個週末,從週五夜晚開始,紅樓幾乎像個不夜城。白天有創意市集,由年輕設計家進駐販賣手做商品;夜晚接力成為戶外酒吧,紅樓最內側冷清的十字樓,現在各式酒吧一字排開,廣場上滿是人潮,像極了北京三里屯酒吧一條街,但時尚與多元程度更勝一籌。

文化創意進駐下,根據台北市文化局預估,今年紅樓人潮將上看400萬人次,紅樓的店面也從乏人問津變得炙手可熱。

 艋舺剝皮寮 老街鹹粥鄉愁味.jpg

景點2〉艋舺剝皮寮 老街鹹粥鄉愁味 

萬華,曾經是台北最繁華的代名詞,華西街夜市更是外國觀光客的必遊勝地,但隨著商業活動東移,20年不到的時間,萬華淪為台北最老舊的象徵。繼電影《海角七号》捧紅恆春老街後,《艋舺》也為拍攝地點萬華剝皮寮老街帶來大批觀光人潮。


     剝皮寮位在台北市廣州街和康定路交叉口附近,《艋舺》才上映兩個月,這裡也突然像換了新裝。老街對面的永豐銀行直接將整個外牆貼上紅磚圖案的貼紙,像極了清代老建築;正面也掛上一幅五位美少年的電影海報,遠遠望去,彷彿穿上一襲復古風格的時尚外衣,頗有故宮形象廣告「Old is New」的風韻。


觀建築 壁體緊挨兩面店

     過去台灣的都市再造只要涉及古蹟保留,常引發重建與保留兩派地方利益的糾葛。而剝皮寮卻是很罕見地由地方居民主動請願,不予拆除,完整保留。歷經十多年的整修,終於在去年8月舉辦首波開幕活動「混搭——當代藝術展」,由藝術家創作出當地特有的歷史「混搭」氣息。


     假日時來到剝皮寮,入口處就帶來高潮!第一間舊宅就是《艋舺》劇中幫派老大的家,內部裝潢有西式吧台、台式神明桌,大廳中央則是麻將桌,內側還有花襯衫、西裝褲等1980年代台灣男性穿著風格的戲服。

當代藝術館 外溢藝術到社區.jpg 

景點3 前衛包圍當代藝術館

第三個台北西區復活景點是捷運中山站附近的台北當代藝術館。

這裡原為台北市舊市政府建築,2001年改為當代藝術館後,因展出較為前衛,人潮不如預期。

 台北西區的復活中,以台北當代藝術館最引人矚目。


     這棟位在長安西路的紅磚灰瓦建築,日治時代是建成小學校的一部分,光復後,台北市政府在此辦公了40年。2001年在全台城鄉再造的狂潮中被改建為當代藝術館,但因所在位置為老舊社區,附近遊民聚集,雖與捷運中山站相距僅5分鐘路程,卻只能默默經營。


     這個沉寂已久,甚至被部分藝術界人士譏為「聊備一格」的藝術館,2009年卻突然跌破眾人眼鏡,連續幾個前衛藝術展,在年輕人間自然發酵,紛紛湧進這個老社區,全年參觀人次達到22萬,是2007年的3倍!


走出展館圍牆的當代藝術

     盛況的開端是去年8月由策展人胡永芬主持的「派樂地藝術聯展」。派樂地取自英文Parody(諧擬)一字,中文譯音很像可愛的公仔「美樂蒂」,由國內外知名藝術家惡搞(KUSO),強調參觀者的互動,現場還可以在藝術品中拍出大頭貼,一下就對了年輕人的胃口,兩個月內創下5萬人次參觀人潮,週末單日甚至曾高達4000多人次。


     「全都是衝著藝術而來!」當代藝術館執行總監石瑞仁說,藝術館建築是古蹟,限制同一時間最多只能有250人在館內,場外隊伍就像捆草繩一樣,讓他看了有無盡的激動。從派樂地之後,當代藝術館幾乎檔檔叫座,時常可以見到穿著時髦的年輕人看展,甚至連社區爺爺奶奶帶孫子上下學時,都要順道進來逛逛。而老建築復活的原因在於把藝術展辦得像遊樂場。

 

從2008年起,改走年輕創意路線,2009年一場強調互動與趣味性的「派樂地藝術聯展」,居然創下單展五萬多人次的人潮,其中年輕人就占了八成,終於樹立了台北當代藝術的地位。

現在,當代藝術館效應外溢,與捷運中山站的「南京西路18巷」成為裝置藝術展覽場,穿越南京西路後又有一整條咖啡館林立的時尚咖啡街;往捷運地下街走,連往雙連站的商店街,一側是各大出版社的特價書店,另一側是藝術家創業的文創藝術品專賣店,漫步其中,有一種被藝術包圍的雀躍感。

台北,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城市,卻正悄然改變。多年來,不斷往東邊發展的商業與人潮,才不過兩、三年的時間,已經有「軸心翻轉」的態勢。包括萬華、大同在內的台北西區,一改過去暮氣沉沉的破舊老社區樣貌,在春節期間以一部台灣電影《艋舺》的賣座宣示大復活。


     《艋舺》以台北西區最舊的「殼子」剝皮寮為場景,引進新的文化創意內容,賦予老社區天馬行空的故事。電影中,趙又廷、阮經天、鳳小岳等人在艋舺老巷弄中盡情奔放青春的模樣,讓西區抹上一股懷舊的夢幻色彩。


     台北人這才驚覺,原來西區已經復活了!台灣城鄉再造學界稱這樣的現象是「東京Midtown」的台灣實踐版。西區的都市再造不再只是單純的硬體古蹟再造,還有故事行銷,商業活動也跟著活絡起來,人潮大批湧入,現在逛台北西區,已經成為最時尚的新玩法。


     台北西區的復活正由四大景點領軍,從點到線,從線到面,把社區再造連成一氣。有古蹟、有小吃、有藝術、有運動,台北西區簡直變成全新的遊樂場。


景點1 西門紅樓不夜城

     率先復活的是三級古蹟「西門紅樓」,但因為位於最熱鬧的西門町,它的快速轉型反而最容易被忽略。1999年台北市政府將紅樓戲院大幅整修,採委外經營方式,改為「電影博物館」,之後又轉型為「紅樓劇場」,但始終只是個空有外貌沒有內容的漂亮殼子。2007年底,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乾脆自己接手經營這個產權複雜的區塊,以公權力協調空間利用。

景點4 大稻埕碼頭夜騎

第四個復活推力點是大稻埕碼頭。這裡是台北縣市淡水河沿岸自行車道的中心點,往南可以騎到新店,往北可以到達淡水。自行車文化經過三年的風起雲湧,大稻埕碼頭也自然發展出「夜騎淡水河」的新玩法;為了避開午後的烈日,許多市民開始選擇在夜晚騎車看夜景,形成週末半夜兩點自行車川流不息的奇景!

 

熟識的台北西區正以新面貌復活,而且是在老傳統與新創意相互激盪下復活,新中有舊,舊裡帶新。遊台北西區不只是時尚活動,重要的是「重新發現台北」,那種心情是活在這片土地上,並且親自見證它復活的超感動!

春日已至,戶外活動又開始活躍,台北西區也發展出樂活新趨勢。從新店碧潭到淡水總長約36公里的自行車道,開始有人熱中於夜騎,藉以避開白天的艷陽與人潮。平日夜晚是車隊的天下。週五晚間開始,則是家庭與都會上班族的天下,夜騎車潮從黃昏到深夜,從深夜到清晨,整個河岸自行車道川流不息,數目超過週末日間數目的一半,車輪上的LED燈不斷迴旋閃爍,形成台北都會奇景!


     大稻埕碼頭就位在市中心,在民生西路盡頭與河岸快速道路交界處,出入方便,又是淡水河車道的中點,也是夜騎新時尚的中心點。在入口處緊連著開了三家知名自行車品牌精品店——捷安特、美利達、LOUIS GARNEAU,這裡展示的自行車款價錢幾乎都是上萬元起跳,還掛滿顏色鮮豔的專業級服裝配備,其中LED燈又是熱門商品,反映了夜騎時尚講究燈光、色彩、精品的三大特色。


     「大稻埕碼頭的夜騎車款就是一本活生生的自行車型錄,」任職於捷安特精品店的專業級玩家李智群說,幾乎全台北市最精緻、新潮的自行車款都聚集到這裡了,站在碼頭上數一數,上百種車款絕對跑不掉。


飽覽沿途美景 享受片刻寧靜

     一進了河堤,河岸美景頓時讓眼前開闊許多。遠眺忠孝橋與淡水河對岸的三重景色,十分宜人;尤其黃昏時到達,往淡水方向騎去,正好可以看到天際從橘紅變成紫紅,再到寶藍,最後享受絢爛黃昏後的靜謐夜色,景致多變、層次分明。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4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