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太整體趨勢來看,新台幣走強似乎已成趨勢,也因此激勵內需資產及觀光類股。
歐洲債信危機暫時解除,隨著歐元飆漲,國際資金紛紛反手,大舉湧入亞洲國家,受到外資大量匯入影響,即便央行積極捍衛新台幣守穩三一.五元大關,但從亞太整體趨勢來看,新台幣走強似乎已成趨勢,也因此激勵內需資產及觀光類股。
這一波台灣內需產業復甦,日盛投信投資長張島郎認為,關鍵一是「錢潮」,二是「人潮」。所謂「錢潮」指的就是鮭魚返鄉帶動的動能,不管是TDR(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台灣存託憑證)返台掛牌,台商回來圈地買樓,或接下來的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都會使國際資金進一步卡位台灣。
愈打愈漲營建首季報喜
以政府愈打壓、房市就愈漲的情況看來,房市熱度充分反映在營建股首季財報數字上,興富發以每股盈餘三.六一元榮登地產王,遠雄建設每股盈餘為三.五元,長虹為二.七三元,華固為二.六一元,顯示這些公司在今年每股盈餘都有機會賺上十元,成績一點都不輸給績優電子股。
大華投顧分析師徐振家就指出,雖然打壓房市最近成為各國政府壓抑通膨的首要目標,台灣也不例外,但由於這二年兩岸關係改善,新台幣的走升帶動熱錢流入,使得台灣股、匯、房三市都呈現上漲局面。再者,現在利率還在低檔,市場游資仍然氾濫,所以房市熱度不減反增。
台幣升值五都選舉助漲
尤其是指標性豪宅行情愈燒愈旺,代表這些富豪帶回來的熱錢,大都選擇豪宅作為停泊據點。像是去年康師傅魏家買下一○一大樓、八戶帝寶,又傳出郭台銘和連戰也即將入住帝寶等消息,都顯示今年獲利豐厚的營建股和資產股後勢可期。
保德信金平衡基金經理人施勝發表示,目前營建股和資產股普遍本益比不高,如果又是擁有五%以上殖利率的績優股,伴隨新台幣升值效應、五都選舉效應等,都會成為買盤的重心。
另一個伴隨新台幣升值效應而發燒的產業,則是「人潮」,指的就是陸客來台數量逐漸成長。根據觀光局統計,今年首季陸客來台人數首度超越日本,成為台灣觀光產業最大的客戶,總計來台旅次超過三十四萬人,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了九八%,光是三月份就有高達十五萬人次的陸客來台觀光,對於台灣內需零售、觀光百貨股當然是正面加持。
或許,小老百姓買不起好幾億元的豪宅,也不一定可以在陸客觀光人數增加上直接受益,但投資營建、資產股及相關觀光、零售股,就是掌握這一波人潮與錢潮最好的投資方式。
依據新台幣升值、高漲的豪宅及陸客來台人數等關鍵訊號,配合穩健的財報數字可以發現,從熱錢流入的角度觀察,台灣內需資產、營建將全面抬頭。以最近因為土地資產而鬧出經營權紛爭的黑松,就是因為坐擁微風廣場這塊台北市超級精華區土地,股價衝上二五元之上,創下十多年來新高;其他如士林三寶新紡、士紙、士電,南港區的台肥、南港、國產,新板特區的厚生、遠東新等資產股的股價也是一路飆升。
法人看好厚生爆發潛力
可見在「升值」趨勢下,台灣資產價值也將被重新評估,「有土斯有財」成為王道。不過,所謂的績優資產股,瑞士信貸分析師葉昌明認為,除了本業不能太差,土地價值必須占公司淨值五成比重以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土地要有開發利益。
所以,只有帳目下擁有真正「好土地」,並具有開發價值的企業,才能被稱為貨真價實的資產股。從上述條件來看, 厚生這些年來積極活化旗下多筆土地,首季來自於營建工程收入已超過整體營收六成,在新建案獲利的入帳下, 營收已經達九億四千一百萬元,年增率二八.四%;稅後盈餘為三億八千六百萬元,年增三八.七%,每股盈餘達○.七七元,創下單季歷史新高。
由於今年厚生在新板特區推出的豪宅案「橋峰」,將進入入帳高峰,年度認列約三十五億元,法人推估厚生今年營收可達五十億元,稅前盈餘上看二十億元,年增率達六成,每股稅前盈餘達四元水準,是相當具有爆發潛力的一檔資產股。
晶華擁國際品牌實力強
至於在觀光百貨部分,二○○ 九年中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新台幣十二兆五千三百億元,年增率達一六.九%,高居亞洲之冠。如何將這股動能轉化到台灣,是台灣百貨、通路及觀光股勝出的關鍵。其中,曾擔任過股王的晶華,首季財報亮眼,營收達八億七千萬元,年成長二○. 七%;獲利二億二千萬元,也較去年同期成長一八%,創下近五年新高,展現多頭氣勢。
法人圈也普遍認為,晶華是台灣觀光史上首見的本土品牌拿下國際酒店品牌,這不僅讓晶華的能見度大增,在全球擴點速度更為容易,對於晶華股價也將展現更強的力道。總體而言,內需產業在資金潮歸來下值得期待,但要小心兩岸政治因素,一旦大陸對台讓利出現緊縮,就有可能使熱錢流出,一旦出現反轉訊號,投資人抽腿的反應就要快。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0年214期】
★ 晶華董事長潘思亮 / 17.5億併麗晶(Regent)【2010/04/17 經濟日報】
台灣觀光股股王晶華酒店昨天宣布,斥資五千六百萬美元(約合十七億五千多萬元台幣),買下國際知名的麗晶飯店(Regent)品牌,創下台灣觀光史首例。
晶華酒店一躍而升為國際飯店品牌管理者,將掌管全球十七家五星級的麗晶飯店,以及四艘麗晶郵輪的品牌特許權。
晶華公關協理張筠表示,以往各國業者若要加入國際知名的五星級連鎖飯店,都要先找國際品牌談妥授權,譬如麗晶、喜來登、Westin、HYATT(君悅)等;現在國際品牌麗晶的授權人就在台灣。
晶華相關主管說,晶華酒店將在台北成立全球營運中心,近期將會大舉徵才,以國際視野的管理人才為主,今後發展方向將朝結合豪華旅館、頂級豪宅以及精品購物中心為主。另外,也計畫讓麗晶酒店重返香港、東京、上海、紐約、倫敦、巴黎與雪梨等重要國際城市。
晶華酒店董事會昨天通過向美商卡爾森集團(Carlson)收購旗下頂級酒店品牌Regent品牌商標及特許權,這也是台灣首宗本土飯店併購國際品牌先例。
Regent是全球知名的豪華飯店,近年來因財務問題,陸續轉手給四季酒店集團、卡爾森集團。飯店業界認為,因為前年的全球金融海嘯造成企業財務壓力,歐美酒店品牌開始出售資產,美國卡爾森集團也決定將經營重心放在價格較便宜的三、四星級酒店,在去年中就計畫出售經營難度較高的頂級豪華酒店。
這次麗晶酒店標售案,引來二十家國際知名品牌搶標。晶華董事長潘思亮昨天說,卡爾森集團選擇晶華,因為晶華持續專注打造頂級精緻飯店的服務理念,能傳承Regent的品牌精神。
晶華公關協理張筠表示,在目前麗晶全球七家營運中的飯店裡(另外還有十家興建洽談中),晶華營運績效最好、獲利能力最高。
目前麗晶酒店在歐洲、亞洲、美洲以及中東地區的簽約管理及籌建中的酒店共計有十七家、總房間數約為四千間,在加勒比海還擁有四艘麗晶七海郵輪的品牌特許權,今後都歸晶華管轄。
【記者陳曼儂2010/04/17 聯合報】
★ 晶華董事長潘思亮 / 17.5億併麗晶(Regent)【2010/04/17 經濟日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