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網路取得資訊快速又方便,相對地,資訊爆炸反倒容易引發資訊崩塌, 實為一大隱憂。
由於《維基百科》的內容應該是由許多網友共同修改出來的,但你能想像,它已經不小心為這世界提供了多少錯誤的訊息呢?
這個月在美國,傳出又一則嚴重的《維基百科》偽造資料事件,這次被偽造的資料,是知名的美國果汁飲料店「Orange Julius」的創辦人富利德先生(Julius Freed)的「生平」。
網路惡作劇竟成真
這位富利德其實並不出名, 但他發明了這一種結合新鮮柳橙汁與粉末的好喝飲料,讓他的品牌「Orange Julius」從此深植美國各大商場,在《維基百科》裡關於富利德先生的生平提到,富利德先生聰明絕頂, 不只發明了此飲料,甚至曾經發明了會自動清洗鏡片的「特殊眼鏡」,也發明過一種充氣型的「抓蝦器」,他更因為平常以賽鴿為樂,順便發明了一種讓鴿子「沖澡」的自動小盒!
這篇《維基百科》的文章, 已經放在網路上長達五年以上的時間,一直到這個月,才被美國某位網友發現,以上一切,統統都是「偽造」的資訊!
有某位惡作劇的網友將富利德的自傳修改過,為他自動加入了好幾條新的「成就」。
有趣的是,它造成什麼影響呢?美國知名連鎖餐館系統Dairy Queen,後來買下了Orange Julius的大部分股權,然後為它拍了一部廣告片。
在廣告片中,他們刻意介紹了創辦人富利德先生的生平。製作公司當時很自然的就跑到《維基百科》找,於是影片裡的富利德,既發明了會自動沖洗的眼鏡,手上也有抓蝦器、洗鴿機……。
大眾對資訊的盲目
直到這個月,當年杜撰出這些假資料的人才透露了自己的身分,這傢伙,竟然是一個廣播電台節目經理!
他說,當年之所以要開這個玩笑,只是想證明,現代人(包括記者)對網路資訊的處理是非常鬆散、不負責任的,常常上《維基百科》查資料隨便交差;他想用自己的惡作劇,來證明現代媒體人的怠惰,而他真的成功了。
其實,就在一年前,《維基百科》也曾傳出一則重大錯誤,當時,一位著名的法國作曲家Maurice Jarre去世,報紙紛紛開始報導這位作曲家的事蹟。
這些報紙皆引用了這位法國作曲家生前所說過的一句名言:「當我死的時候,會有一首最後的華爾滋,在我腦中作最後的哼唱——只有我才聽得到。」這句「名言」,後來卻被踢爆是假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原來,在法國作曲家過世的幾個月後,有一位叫做Shane Fitzgerald的人主動寫信告訴那些報導此事的記者,你們報錯了!
這傢伙只是一位二十二歲的愛爾蘭大學生,就在大作曲家去世的那天晚上,立刻上網去修改了該作曲家在《維基百科》裡的資料,並加了一句自己假造的名言。
當時誤報此名言的報紙,至少包括英國知名的《衛報》《倫敦獨立報》,英國國家廣播電台的音樂雜誌,還有印度與澳洲的報紙……若再加入其他語言的報紙誤報的,可能為數更多。
可怕的是,看看,就算現在《維基百科》真的做出什麼新的措施,趕緊加強防護,可能為時已晚矣。
譬如,富利德先生的那篇偽造生平,早在五年前就已經被記到《維基百科》去,當年看不出來,現在也看不出來,試想,到底還有多少資訊在《維基百科》是嚴重錯誤、故意作假的呢?
希望網路資訊「爆炸」的同時,別到最終,反而資訊「崩塌」。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0年2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