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秘書長拉米(Pascal Lamy)。 圖/美聯社.jpg 

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長拉米(Pascal Lamy)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的內容,引來藍綠不同的解讀。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認為拉米對兩岸簽署ECFA有正面評價,民進黨不應再拗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則表示ECFA這種雙邊關係不是WTO的主流,是否符合多邊的精神,還要提交WTO檢驗。對於拉米的談話,各界宜放下政治成見,客觀地解讀,才有助台灣未來政策的規劃。

     WTO是個多邊貿易組織,所謂多邊是指世貿組織的降稅、市場開放協定必須一體適用於153個會員。即令近年為降低發展中國家的衝擊,而對已開發、發展中國家的自由化要求有些許差別,但任何一項協定仍須獲所有會員共識,才能展開新一波的自由化。

     很明顯地,多邊貿易體系有其好處也有其缺點。好處是像過去東京回合、烏拉圭回合協議一獲共識,逾百個國家腳步齊一地降稅及開放市場,其自由化力量之大直如舖天蓋地。但缺點是,多邊體系人多意見多,隨著近50年來完成八個回合的多邊貿易談判,各國的自由化已達一定程度,如今想要說服153個會員進一步調降關稅或開放市場,並非易事。這也是為什麼「杜哈回合」談了9年,仍無法獲得協議的原因。

     試想153個會員,有些是農業大國、有些是工業大國、有些是以服務業見長,有些國家所得已逾4萬美元,有些竟連1千美元都不到;而農業大國希望各國開放農產品市場,工業大國則希望降低工業產品關稅,那些經常被課反傾銷稅者更結盟建議提高發動調查門檻。另外,有人希望加入勞工議題、有人希望加入投資規範、有人倡議環保精神。試想,逾百會員經濟水準如此參差不齊,立場又如此南轅北轍,冀求所有會員達成共識,談何容易。

     這也是近年來各國捨多邊而就雙邊的原因。所謂雙邊就是由兩、三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進行經濟結盟,許多國家的前十大貿易夥伴已占其外貿8成,顯而易見的是,與十國達成共識要比在多邊體系下與153國達成共識,簡單多了,這也就是何以近年區域經濟結盟風起雲湧的根本原因。

     拉米身為WTO秘書長,在「杜哈回合」這個多邊談判難以完成的此刻,自然不可能鼓勵各會員去發展雙邊,因此在本次專訪中強調多邊模式更有利,當務之急是完成杜哈回合。拉米本其身份作此表白可謂理所當然,民進黨實無需強解成ECFA這種雙邊關係不是WTO主流。若依此邏輯,那麼東協加一、美韓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也都不是WTO主流,但又何妨呢?其實,是不是WTO主流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的區域結盟能否帶動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並改善所得分配。

     同樣地,我們認為執政當局對拉米的談話,也無需過度陶醉。拉米專訪中表示ECFA可以改善兩岸關係、確保國內產業競爭力的論述,對於深受在野黨批評的政府高層而言,確實有如及時雨,惟這番談話並沒有論及ECEA對就業與所得分配的影響,而就業與所得分配卻是庶民最關心的課題。執政當局千萬不要以為拉米的談話,就代表台灣經濟從此海闊天空、一帆風順。

     相反地,我們仍要再次提醒政府決策者,歷年的貿易自由化雖然會帶來成長,但同時也會帶來就業及所得分配趨向惡化的問題。美、加、墨所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生效前,美國的五等分位家庭所得差距為8.6倍,2007年已擴至10.3倍,墨西哥近年也升至11.6倍。隨著烏拉圭回合協議的降稅及市場開放於1995年開始執行,這十多年來亞洲國家的所得差距,幾無一例外,全部快速升高,贏者圈愈來愈小,多數中產階級已幾乎享受不到貿易成長所帶來的效益。

     不論多邊體系下的自由化或雙邊體系下的自由化,都是一次社會資源的重分配,有人因此獲利,也必然有人因此受創,這是毋庸置疑的。在野黨固無需刻意強調負面衝擊,讓民眾望而生懼,執政黨也不應因為幾位國際級大師對ECFA的肯定,就以為就業、所得分配一切問題皆可迎刃而解,尤應虛心接受各界的建言,萬不可以為外界的批評是在唱衰台灣。

     台灣這些年受到貿易自由化的影響,貧富差距問題已日趨嚴重,五等分位家庭所得差距已由1994年的5.3倍擴大至6.0倍。雖然就業機會仍有增加,但每週工作兩三天(29小時以下)的人數近十年也由不到10萬人而升至50萬人,民生疾苦,不言可喻。隨著ECFA的簽署,新一波的自由化即將出現,其所衍生的副作用不可不防,政府決策當局必須以臨深履薄的態度積極因應才行。

 

  • 2010-07-08
  • 工商時報
  • 【社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碧琴司の 的頭像
      碧琴司の

      ✍ 碧琴司の →ße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