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紐約時報9日報導,被視為全球時事聖經的經濟學人周刊(The Economist)並非一夕間就成為社會地位的表徵,而是25年來利用巧妙的行銷手法,抓住讀者的不安全感與力爭上游的企圖心,才得以成就現在的地位。

在周刊新聞雜誌市場萎縮的時代,經濟學人較其他刊物鶴立雞群。其成功的特質除了行銷手法高明之外,也要歸功於它針砭國際時事時既權威又時帶諷刺的語調。

雖然周刊名稱可能令許多人聯想到枯燥乏味的大學必修課,但經濟學人的品牌主管與行銷業者BBDO想出一套行銷策略,讓人們認為閱讀經濟學人會變得更聰明且更有見識。

這套行銷策略一點也不婉轉。2004年一則極其大膽的廣告說:「從前有位上進的年輕人沒讀過經濟學人。完了。」1988年的廣告說:「我從沒讀過經濟學人─42歲的儲備幹部。」2001年的廣告說:「期待同學會。」今年在美國新推出的廣告顯示兩隻鴕鳥,一隻頭埋在地下,另一隻頭伸出地面,說:「取得世界觀,讀經濟學人。」

哥倫比亞商學院行銷學副教授普朗默(Joseph Plummer)說:「經濟學人總是暗示讀者閱讀雜誌後,將比一般人更聰明且明智一點。我認為經濟學人所做的是訴諸人們的競爭心理。」

自1981年初經濟學人開始在北美發行至今,發行量已增加逾十倍。經濟學人1982年首度向美國發行公信會(ABC)公布數據,該年約印行8萬本,每周報攤銷量低於8,300本。今年上半年,經濟學人每周平均報攤銷量約5.2萬本,單周發行量略低於82.3萬本。

近年來,其他周刊新聞雜誌不是損失大量讀者群,如新聞周刊(Newsweek)與時代雜誌(Time),就是降低出刊頻率,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不然就是停止定期發行紙本雜誌,如生活雜誌(Life)。

上周售予音響大亨的新聞周刊表示,再也承受不了持續虧損,已將發行量減至160萬本,遠低於2000年的310萬本。時代雜誌發行量也從2000年的410萬本減至330萬本。

但經濟學人與眾不同,售價比美國大多數周刊貴,為該雜誌增添地位表徵的魅力。訂閱一年費用通常為100美元以上,遠高於新聞周刊的39美元與時代雜誌的20美元。在英國總部編纂的經濟學人也帶有外國情調,行銷專家認為能吸引許多讀者。

經濟學人的主管仍認為可找到更多讀者,四年前開始耕耘奧斯丁、西雅圖、舊金山與華盛頓等大都會區,這些地區剛好有高教育水準的人口,可能受經濟學人的全球觀點吸引。

經濟學人也慎選零售商家,最終選擇了走高階、高價路線的有機連鎖超市Whole Foods,以及好市多(Costco)。

經濟學人美洲經理兼執行副總裁羅西(Paul Rossi)說:「Whole Foods事實上是消費心理學而非人口統計的區隔。人們會說要追求大量的讀者,但我們界定讀者群的方式不是依照人口統計數字,而是依照他們的想法。」

羅西指出,經濟學人的行銷策略試圖激起求知慾,而不免被某些人視為地位的表徵,但經濟學人不刻意爭取這種形象。他說:「如果我們開始把自己包裝成時髦的樣子,將會失敗。」

經濟學人可能是美國近25年來最成功的新聞雜誌之一,但近年來銷量也下滑,在美國的報攤銷量由2008年的逾7.1 萬本下滑27%。報攤銷量是評估雜誌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也是雜誌的重要獲利來源。此外,最新的發行量數據也指出,經濟學人訂戶中,45%只訂六個月以內。

經濟學人的主管倒不特別擔心。總編米可斯維特(John Micklethwait)表示,在日趨全球化的世界,經濟學人的長期成功以及與時代的關聯性只會愈來愈強。

【編譯吳柏賢2010/08/10 經濟日報】

image.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