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河◎台股20年長線結構大轉變 傳產股大爆發 【2010年08月16日】
8月9日台股悄悄站上8千點關卡,加權指數當天上漲71.19點,成交量達1248.56億元。在歐美受到經濟數據表現不佳的衝擊下,股市相繼回檔;惟獨台股開高,並帶領中、港股市奮力往上漲,連南韓、新加坡股市也被台股帶上去,台股成為引領亞股強勢市場之一。
這樣的情況與2000年以來,台股一向是漲勢敬陪末座,跌勢一馬當先的情況迥異,原因是兩岸關係隨著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帶來了新改變。很多在「戒急用忍」與「積極管理」時代困在台灣的產業,如今,有如火鳳凰再生一般,逐漸展現潛力。
最讓人感到驚奇的是航空股,華航受制於油價高漲,加上金融海嘯衝擊,08年底股價一度跌到5.01元,那一年華航稅前巨額虧損366.9億元,被迫減資149億元,再增資60億元,然後又再私募60億元。
一樣慘的還有長榮航,08年股價跌到5.71元,那一年長榮航空稅前虧損173.9億元,被迫減資168億元,再增資70億元。但是兩岸直航帶給航空業實益,華航與長榮航從去年第4季起開始轉虧為盈,華航今年至少可賺1百億元,長榮航至少也有50億元,最明顯的是專門飛航兩岸的復興航空。
去年復興航空小賺5千萬元,扭轉了多年來的虧損。今年上半年復興航空獲利3.5億元,下半年以每個月賺1億元的速度增加。擁有復興航空近半股權的國產實業成了贏家,業績翻揚,也帶動股價的上揚。
兩年之間,華航股價從5.01元漲到20.3元,長榮航空從5.71元漲到23.9元,連國產實業最近也開始受到注意,股價從11.65元緩步推到15.4元。春江水暖鴨先知,航空業是最早感受到兩岸互通有無的早期收割者。
除了航空業外,最大贏家則是早期進入中國布局,一個是搶占通路的贏家,一個是征服中國大市場,營運規模從小變大者,我們統稱這是中國收成股。中國從封閉的體系走向開放,最難經營的是通路,早期台商到中國投資因為收錢困難,寧捨通路,專責代工;但就因為難做,如今做成了,市場都給予極大的回報。
台灣的通路贏家寫下了台股的傳奇,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大潤發兩大股東—潤泰創新與潤泰全球。
今年第1季潤泰全球仍然虧損,但8月9日股價創了108.5元歷史新高價。最可怕的是08年11月,潤泰全球股價只有12.45元,兩年來股價大漲771%;同樣的,潤泰創新從11.4元大漲到59.5元,漲幅高達422%。推動潤泰創新與潤泰全球大漲的,是中國大潤發。
這家由台灣經營團隊打造出來的大型量販店,在中國經營績效超越跨國集團Wal-Mart與家樂福,今年全中國據點將達160店,今年稅後純益人民幣17億元,搖身1變成為中國的Wal-Mart。潤泰全球與潤泰創新也跟著中國大潤發快速成長,股價節節走高。
這樣的通路贏家,至少包括在中國有百腦匯3C大賣場的藍天、嬰兒用品的麗嬰房、衛浴設備的櫻花和成霖。
而談到最大宗的則是食品股,在中國深入聯華超市據點的佳格,這兩年股價從14.7元飆升到93.9元,令人嘖嘖稱奇。過去食品股都是低價股,如今因為與中國連結,全都翻了身。
具代表性的有南僑,從油脂到餐飲,陳飛龍闖出一片天,兩年之間,南僑從3.95元狂漲到48.5元。至於有康師傅加持的味全,股價從13.1元漲到48.85元。天仁因為天福的加持,股價從24.8元漲到54.8元。休閒食品的聯華食品,也走上佳格模式,股價從6.45元狂漲到31.25元。
中國13億人口的市場,給台商開啟了一個馳騁的大空間,這些年來在中國布局深廣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康師傅與旺旺,這兩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已搖身變成大型企業。旺旺目前市值逾8百億港元,超越台灣面板大廠友達;而康師傅市值超過1千億港元,也超過台塑、南亞、台化,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
除了食品業,台灣的輪胎大廠正新,與自行車大廠巨大,也是成功的典範。
這兩年正新輪胎的股價,從22.5元大漲到84.6元,巨大也從62元漲到126元,至少都漲了1倍多;市值大幅成長後,正新與巨大也朝大企業邁進。目前正新資本額達206.4億元,市值逾1千4百億元,已超過3商銀,而巨大市值也朝5百億元邁進。
另外,從台灣成功轉戰中國的便利商店中,統一超商與全家便利商店更是成功典範。統一超商一年來從71.9元大漲到115元,完全一改昔日牛皮形象;更可怕的是統一超商已將總市值推進到1196億元,使母公司統一企業成了最大贏家。而全家便利商店一年來股價從41.4元漲到81.6元,也讓大股東泰山風光。
這是台股罕見能持續連漲兩年的股票,而且,以傳產股居多。從2000年以來,台股投資人已經很習慣電子股的操作,電子股最狂熱的時候,經常囊括總體股市成交值的7成到8成,傳產股根本乏人問津。
但是這樣的景象,在進入新的ECFA時代,台股開始質變與量變,所有大漲的類股或個股,都不是過去大家熟悉的產業或公司,而是那些能從中國13億人口市場中,脫穎而出的內需產業或是通路。
最具代表性的是台灣的加權指數到8月9日才正式挑戰8千點成功,但是今年食品分類指數從361.17點大漲到840.76點,指數大漲133%,成為今年漲勢最強勁的產業。然後則有正新輪胎的橡膠股與裕隆汽車為主的汽車股。當然今年兩岸直航,從航空到貨櫃輪都有很好表現,也讓航運分類指數從49.34點飆升到111.82點。
另外因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台灣觀光分類指數從54.21點大漲到155.98點,漲幅兩倍。百貨貿易類從115.2點漲到193.33點,大漲了1倍多。這其中,以晶華酒店漲到5百元以上最具代表性。
但最值得一提的是,蟄伏了20年的台灣金融股終於大牛翻身。
今年6月間,金融分類指數仍停留在727.95點的最低檔,但是經過一個多月的光景,金融分類指數就漲到925.25點,上漲幅度達27.1%。對20年來看到金融股就嚇死的投資人來說,這是十分不可思議的事。
金融業是最標準龍困淺灘的產業。過去20年來,先是傳統產業外移,到了2000年以後,電子業大舉西進,惟獨金融業困在台灣出不去。
在1990年、那個台股漲到12682點的狂飆年代,當時台灣有6檔金融股漲到千元以上,其中國泰人壽一度漲到1975元。
20年的滄海桑田,有誰料到彰銀會從1105元慘跌到9.46元、第一金控從1110元跌到12.2元、華南金控則從1120元跌到13.6元,這是全台灣最慘的產業。
但是兩岸ECFA簽署之後,台灣的銀行業可以登陸,想像空間也隨之改變,這是金融股股價蛻變的第一步。
這兩個月來,金融股成了市場吸睛的焦點。其中彰銀從12.3元漲到19.35元,股價大漲57%;京城銀行因為宋學仁入股利多,股價從8.31元漲到15.25元;亞東集團的遠東銀行則從9.1元大漲到15.3元。金融類股幾乎全面大漲,富邦金控更是寫下41.65元的歷史天價,這是金融股的新里程碑。
富邦金控從金融海嘯的15.95元起漲,拉升到41.65元,是上市以來新天價,也快速拉近了與國泰金控的差距,成為台灣最具競爭力的金融集團。
從食品、觀光、飯店、百貨,到航運、金融,連沉寂了20年的紡織股也有大牛翻身的感覺。
最近,股性溫吞的成衣股儒鴻,突然從18.7元飆漲到3 2.2元,打出Tony Wear品牌的台南企業也寫下48.8元新高價,大家赫然驚覺紡織股原來也會漲。過去一年多來,紡織分類指數從162.84點大漲到435.9點,有如地牛翻身一般。下一個可能連造紙、化工、塑化產業都會跟著崛起。
換句話說,ECFA的效應可能改變台股生態,那些20年來殞落的產業,可能開始翻身。這是因為這些過去困在台灣的產業,開始連結中國13億人大市場,康師傅與旺旺是過去20年來領先到中國投資布局、成功的台商先驅。
但接下來能把產品賣到中國13億人市場,並且能以品牌在中國市場立足的企業,可能充滿了爆發力,而這些企業不再是過去大家情有獨鍾的電子業。
例如知名的85度C,最近獲得上市審議案通過,準備回台IPO(第一上市),這家不起眼的咖啡西點麵包連鎖店交出了一張十分亮麗的成績單。
85度C去年營收達62.83億元,稅後純益達8.96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高達11.25元,毛利率居然高達50%以上,年底掛牌上市可望成為市場矚目焦點。
這種高毛利率,高EPS的公司,過去在台灣都是IC設計公司才有可能,如今因為連結中國市場,台商開的咖啡連鎖店也能向星巴克看齊,這是13億人的中國市場帶給台股的新成長空間。
【2010年08月16日謝金河◎ 現為財金文化董事長 】
★謝金河◎從失落20年的產業著手-台灣找到超大的國內市場 【2010年08月16日】
花旗環球台灣區董事長杜英宗最近參加座談講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他認為ECFA後,台灣找到了一個超大的HOME MARKET,這個觀念也牽動台股未來投資方向。
在沒有ECFA的時代,台灣只有電子業可以走向世界,面對世界競爭,電子業老闆像空中飛鳥一般,馳騁在兩岸,但是很多被困在台灣的「植物人」產業,過去20年根本就乏人問津,其中金融股是最典型的代表,民國78年,台灣的加權指數從636大漲到12682,當時有6檔金融股漲到千元以上,還有華園飯店(2702)一度漲到1075元,台火(9902)漲到1420元。
這20年下來,金融股慘不忍睹,其中彰銀(2801)從1105元跌到9.46元,華南金控從1120元跌到13.6元,第一金(2892)則從1110元跌到12.2元,都跌到剩下天價的1%以下,如今ECFA連結兩岸,金融業終於可以走出來,這些困在台灣的「植物產業」,很可能從此翻身,並且很可能是帶引台股挑戰萬點的重要領航者,電子股的角色一樣重要,但ECFA對電子業影響不大,電子業市場仍在國際,將隨國際景氣浮沈。
在這種情況下,從失落20年的產業著手是選股的一個大方向,除了金融股外,台股在12682的時候,紡纖業也是失落20年的產業,1989年遠紡(1402)天價是153元,新纖(1409)到過63元,南染(1410)漲到208元,宏洲化工(1413)最慘是1.18元,78年最高漲到238元,東和紡纖(1414)最高漲到110元,嘉裕(1417)曾經漲到158元,東華(1419)漲到139元,新紡(1419)到過200元以上,目前改列電子股的中福(1435)一度漲到161元,勤益(1437)曾經漲到525元,中和羊毛(1439)漲到390元,連現在跌到3元的立益紡纖(1443)也曾漲到158元,另外長纖布廠大宇(1445)也漲到166元,紡纖股曾經享有高貴尊榮,如今倒閉出局的一大堆,股價已不勝唏噓。
最近紙業股士氣大振,正隆(1904)曾經漲到93元,華紙(1905)到過85元,榮成(1909)也曾漲到92.5元,還有電纜的太電當年曾漲到196元,如今已下市,華新(1605)也1度漲到190元,和成(1810)最高價漲到196元,台光曾漲到245元,如今年也下市,最近股價表現不錯的永大(1507)一度漲到417元。
這些失落20年的個股都很難尋回昔日的光彩,不過,像紡纖、紙業、機電、水泥這些產業能夠在中國尋回出路,空間將大大不同。杜英宗所說的台灣原本只有2千3百萬的市場,因此,多數的企業只能做出口、做代工,但是ECFA後,突然變成了一個13億的大市場,很多的想法觀念都要改變,像11月即將回台上市的85℃,去年EPS居然高達11.25元,這很可能是今年IPO最重要的一匹黑馬,若無中國13億市場當後盾,85℃立刻變成沒有想像力。
台灣有很多家不織布廠,像生產紙尿褲、衛生紙巾的公司,在中國晉江的恆安國際(01044)表現就格外令人刮目相看,這兩年恆安國際的股價從11元漲到71港元,市值撐大到856.88億港幣,P/E提升到40倍,原因是恆安國際年年高成長,這兩年恆安國際營收從56.46億人民幣拉升到108.33億,純益從10.08億到21.17億人民幣,表現比台灣的正新(2105)、巨大(9921)更出色。中國紙巾市場十分龐大,台灣的富堡(8929)、恆大(1325)、康那香(9919)都卯足全勁逐鹿這個市場,若能刮分到商機,股價將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最近中國正在加速淘汰高耗能產業,從水泥、造紙、到鋼鐵,台灣的企業能不能以質精產生更大競爭力,是值得關注的焦點,像中國從收廢紙起家的玖龍紙業(02689)目前市值達542.28億港元,玖龍紙業去年全年營收131.28億,純益16.61億,比起台灣的正隆(1904)、榮成(1909)都大得很多,也給台灣的業者帶來另一個成長空間的新想像力。
下一個選股方向是誰能在中國找到「超大的國內市場」,目前中國大潤發、百腦匯、金可國際、85℃、康師傅、旺旺、鼎泰豐、徐福記食品都是大贏家,今年來,台灣的通路股、食品股紛紛大漲,正是這個趨勢的蔓延。
台股終於在8月10日奮力衝過8千點關卡,盤中創下8054.29的5月以來新高價,與8395、8190成為3個顯著的高點,不過這段期間,歐美股市紛紛回檔,中國深滬股市也在8月10日拉出長黑,讓台股連續兩個交易日收黑,而周KD指標也從高檔反轉向下,看起來下周台股可能陷入盤整走勢,仍是個股與類股的調整為主。
目前電子股扮演弱勢角色,除了NB股外,群光(2385)創了68元今年新低,LED族群從晶電(2448)以下走勢也積弱不振,被動元件的禾伸堂(3026)帶頭創今年新低價,還有德律(3034)上半年業績表現亮麗,但股價卻從50.3元下殺到40.05元,其他如IC設計的聯詠(3034)從113元跌到79.8元,將合併的雷凌(3534)與誠致(3614)表現也欠佳,雷凌也殺到年線附近,這樣的景象讓人為電子股捏一把冷汗。
反而是昔日扮演破底角色的金融股一直持續大漲小回走勢,彰銀(2801)從12.3元拉升到19.35元,只有11日才見到K線的黑線,台中銀(2812)、京城銀行(2809)則是高檔震盪,還有本波最強的潤泰全(2915)從108.5元除權息後拉回,但仍挺在96元以上,潤泰新(9945)從59.5元折回,在55.1元即止跌,有百腦匯的藍天(2362)從76元折回72.1元,也算很強勢,食品股的佳格(1227)除權後從93.9元拉回,但仍站在84.3元,正新輪胎(2105)在84.6元除權,股價仍在70元以上,巨大(9921)從126元拉回,在111元拉出長下影線。最近有利多的裕隆(2201)從32.6元一口氣漲到45.86元才休息,旗下子公司,最近以在中國有通路的嘉裕(1417)連拉兩根漲停,氣勢最強悍。
這些領軍台股大漲的真正主流反而相當抗跌,從嘉裕崛起可以看出,台股今年最大主流是通路股,不管是中國大通路股,像中國大潤發、百腦匯,到以台灣為主的零售通路統一超(2912)與全家(5903)都相繼大漲,其中全家連拉3根漲停,從61.6元強力拉升到87.3元,這股氣勢最近跑到二線通路,像特力(2908)就大漲到22.3元,有G2000通路的高林(2906)也拉升到15.8元,三商行(2905)則從14.9元大漲到24.36元,最近遠百(2903)及有大洋百貨的益航(2601)也都大漲,連統領百貨(2910)也從20.55元大漲到32元,嘉裕與台南企業(1473)都可望因此沾光。
電子的通路股除了藍天外,大聯大(3702)正在寫傳奇,併下了友尚(2403)後,大聯大將追上聯強(2347)規模,金融海嘯後,大聯大從10.95元漲到76.1元,實在令人刮目相看,也讓大聯大大股東之1的富爾特(6136)跟著沾光。友尚在金融海嘯後,一度跌到9.12元,如今漲到62.5元,合併效益令人刮目相看。最近震旦行(2373)不知不覺從19.65元大大拉升到67.5元,讓陳永泰再度成為市場矚目焦點,從這個方向來看,通路股才是台股長多真正的潛力股。
★謝金河◎電子股勢弱 傳產股走強 ECFA時代的台股五大趨勢 【2010年08月16日】
有了中國大市場加持,台股蓄藏20年的底層爆發力正逐漸顯現。今年歐債危機引來了全球第二次衰退的疑慮,全球經濟詭譎多變難測,連中國總理溫家寶都直言看不懂,FED(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也動輒改變自己的判斷。
但是台股不但在中國股市大挫中,守穩7千點大關,且在國際股市回穩後,立刻上攻8千點大關。在這個1千點的區間,台股出現了好幾樣過去從來沒有過的現象。
一是投機力增強,當央行總裁彭淮南不斷祭出打房政策後,很多投機性資金湧向股市,讓台股出現多年來罕見的投機炒作行情。例如小家電廠唐鋒,去年EPS2.18元,今年第1季EPS0.14元;如今以一款防盜雷射燈新產品,號稱明年1股可賺20元,股價居然從26.2元飆向171.5元。
這樣的情況還不止是唐鋒一家。大飲從8.63元炒作到37.95元;飼料廠興泰第1季EPS只有0.01元,股價也炒到64元。
這股投機風再擴及去年回台第二上市的TDR(台灣存託憑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陽光能源TDR從10.75元炒到31.05元,約等於7.46港元,比起香港的陽光能源股價貴了近3倍。大成糖業TDR、新焦點TDR、歐聖TDR也頻頻出現飆漲的投機行情。這是台股多年來僅見。
其次是投資股也得到青睞,過去3家電信股是典型的收息股,股息回報率高,但股價文風不動。
但是今年中華電信從55.4元漲到69元、遠傳從36.4元漲到45.6元、台灣大哥大從49.8元漲到67.8元,都出現至少20%的漲幅。還有REITs(不動產信託投資基金)相關個股如富邦R1、國泰R1、駿馬R1,都出現明顯漲勢。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最大市值企業台積電,今年配發近3元現金,逐漸蛻變成為高息股,但股價在除息後寫下63.1元高價,還原權值已超越2000年所創下的222元歷史天價;意味著台積電已站在領先台股創新高的位置,隱含台股有挑戰高點的實力,與富邦金控創新高價遙相呼應。
三是經常在股價漲升末段才會跑出來的股王爭霸戲碼,在台股7500點左右就已經開鑼了。
在今年,生產導電膜的小型股碩禾漲到9百元,揭開興櫃股王序幕,而3檔高獲利的高價股從聯發科、大立光、宏達電,又拉出新一波股王爭霸戰的新戰場。
這回先落敗的是堅守山寨大本營的聯發科,股價從590元跌到413元,在股王爭霸中提前出局。但是智慧型手機的宏達電卻從277.5元漲到622元,在大立光除權後順利取得股王寶座。
大立光因為蘋果電腦大訂單,一度在除權前攻上653元成了新股王;而傳產股中,晶華酒店一口氣攻到531元,也為傳產股帶來新里程碑。
過去台股上演的股王效應都是大行情即將結束的秋波,是主力為掩護出貨用的煙幕彈;如今台股才剛踏出多頭步伐,股王大戰就此起彼落,代表這是台股拉大空間的初試啼聲之作。
四是台股展現長多格局的個股愈來愈多,在香港掛牌的康師傅從2000年的0.387港元,可以一口氣漲到20.6港元,是十年大成長典範;旺旺從新加坡轉戰香港,股價也寫下6.79元新高價。
另外,台灣的正新輪胎從22.5元漲到84.6元、巨大從62元漲到126元、中碳從43元漲到107元、佳格從14.7元漲到93.9元,都是傳產股走上長多的代表作。
而電子股走上長多的個股,則都與中國內需、通路有關。
例如,藍天因百腦匯從16.3元走到76.5元;最具代表性的是全球第3大半導體通路商大聯大,在一連串購併下,股價從10.95元漲到76.1元;通路商聯強股價從27.1元,漲到79.4元,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五是電子產業在股市成交比重會逐漸降低。昔日電子股經常囊括大盤總成交值的7、8成比重,未來將降到5成左右。電子股仍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產業,但是在中國調結構,薪資成本無限拉升中,電子業純代工股很可能走入過去傳統產業20年的厄運,成為「新傳產股」,未來電子股必須不斷推出新產品來決勝負。
例如,今年最夯題材的PV inverter(太陽能變頻器),這是太陽能電源轉換的新產品。相關廠商科風股價今年從19.6元,大漲到72.5元,台達電從92.6元漲到119元;而漢唐因為子公司盈正豫順介入此產品,股價也從25.5元漲到43.2元。盈正豫順半年前上了興櫃,股價只有32.2元,如今一口氣漲到285元,完全展現新產品的魅力。
這五個來自底層的爆發力,展現了台股的實力,也就是說後ECFA時代,台股有如加上了翅膀的老虎,未來活力可能超過中、港。
另一方面,電子業過去20年發展完全未設限,ECFA後,電子業只能以平常心面對,隨國際經濟景氣浮沉;反而最局限在台灣的傳產、金融業逐漸恢復活力,表現將優於電子股。
還有通路的價值愈受肯定,中國大潤發可以讓潤泰新、潤泰全走出長線兩年大多頭格局;未來食品業的通路、紡纖業的通路、金融業的通路,甚至是電子業的通路,都可享有最高本益比。在兩岸連結的新概念下,台股終將朝萬點目標挺進,甚至向失落20年的1990年天價邁進。
【2010年08月16日謝金河◎ 現為財金文化董事長 】
★謝金河◎柏南克「霧中駕車」 / 全球經濟新洗牌效應 【2010年08月16日】
★謝金河◎傳產股大爆發 台股20年長線結構大轉變 【2010年08月12日 《今周刊7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