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二千五百年前的孔老夫子(圖為教育部大廳的孔子浮雕,本報資料照片).jpg 

夏末某日,華府在一天之中有兩場毫不相關的活動,一場是紀念二千五百年前的孔老夫子,一場是人類最先進的科技與最時興的議題「奈米」與「永續」。兩場的主角都是華人,卻都吸引美國人的注意。前一場笑聲連連,後一場驚奇不斷。同樣兩場活動都見證了「台灣」這個品牌在美國甚至世界的地位。

     美國這幾年掀起「孔子熱」,尤其是去年國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紀念並尊崇孔子對人類社會的貢獻。配合這項決議案,國會圖書館舉辦了儒家思想論壇等系列活動。

     聽到孔孟,總令人想到「君子不重則不威」。可是幾場儒學論壇不時出現輕鬆場面。例如日裔的美國眾議員本田(民主黨,加州)發表專題演說,一上來就說:「在場有不少華人,我一個日本人後代,有資格對談孔子?」引起哄堂大笑。

     另一位眾議員趙美心(民主黨,加州)說,正是因為儒家思想深植人心,因此她的母親盡管不通英文,卻在美國生存下來,並且相夫教子,還告誡孩子「用功讀書,孝順父母,交男朋友時要選中國人」。

     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與其父趙錫成專程自紐約趕來華府參加。孔子七十六代孫孔令和女士發言說,自己有個女兒(按係曾獲艾美獎的WPIX電視主播董愷悌),只孝不順;「趙小蘭既孝且順,好得無以復加,他們一家比我更有資格做孔子的後代」。

     活動中的各項演說、報告,透露了一些有趣的數字,例如孔子身高可能有一九一公分,「巨人」當之無愧;而他的後代,二千多年來共衍生了三百萬人。

     馬英九總統致送了書面賀詞。台北駐美代表袁健生的演說也讓與會的美國人頻頻稱是,因為「我們很自豪,傳統中華文化獲得最佳保存」,例證之一是正體字使「台灣的小學生能夠閱讀故宮博物院保存的一千年前的文獻」。

     前行政院長劉兆玄曾在華府說過,他在大陸參觀文物時,閱讀新近出土的古碑文,陪同的大陸人士很驚奇的說「你全都認識?」當愈來愈多的大陸人士重新省思簡體字的得失時,台灣的正體字教育使台灣多了一份自豪。

     一些大陸的記者也來採訪儒學論壇。其中一位說,大陸以各項成就為傲,可是處處都是喪盡天良的事件,也許真該好好思想孔子的教訓。

     儒學論壇的同時,華府國家建設聯誼會(簡稱國建會)年會也揭幕了,主題是「奈米醫學暨永續能源科技:挑戰與機會」。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齊聚一堂,談成果與進展,也談挑戰與機遇。來自台灣的國家衛生研究院奈米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楊重熙博士播放了一段影片,畫面上彷彿是乘車在山洞中前進,路面時有起伏,山壁或凹或凸,洞頂高低不一。只見山洞深不可測,不知何時才能走完。細聽之下,這哪是什麼山洞,根本就是人的血管。楊重熙說,以奈米科技結合光學、醫學,成功的檢視血管,那些起伏、凹凸、高低,就是膽固醇。

     這不就是四十年前好萊塢的電影「聯合縮小軍」的真實版?在場一位專家答曰,一點不錯,藉由奈米科技,不但可以「看見」,而且可以「觸及」。就像美國奈米醫學學會(ASNM)會長張惠平博士的研究心得,奈米產品可以專殺癌細胞而不致傷害正常細胞。如果傳統的化療像「灑農藥的小飛機」,好壞全殺;則奈米醫學產品有望成為「飛達快遞」,按地址送貨到府,繞過正常細胞,直搗黃龍,「目前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的臨床實驗」。

     媒體提到旅外球星時,常賦以「台灣之光」的封號。無疑的,這種科技研發更有資格稱為「台灣之光」,因為負責研發的專業人士固然堪稱「台灣之光」,而研發成果跨足光學領域,更是不折不扣的「台灣之光」。

     正如英諺所說,「有火總有煙」,新科技難免帶來新問題。奈米顆粒超微小,飄浮在空氣中是否影響環境與生態,仍有爭論,否則也不會有團體主張全面禁用奈米材料。就好像眾議員趙美心說的,前幾年華裔科學家李文和(成功大學畢業)面臨洩密之不實指控時,華人聲援他的並不多,會不會也是因為儒家思想講究「忍」?

     無論如何,「孔子」與「奈米」,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主題,同時見證了台灣的優勢。尤其是有幾位人士趕場,傳統與現代「通吃」,因為「傳統」與「現代」都是通到未來,原本就可以並行不悖。

 

  • 2010-09-23
  • 中國時報
  • 【劉屏專欄】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