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絕 ▲再生能源加上更進步的通信科技,已經宣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圖為位於高雄縣路竹鄉「高聚光太陽能發電(HCPV)示範場」。(謝明祚攝).jpg  

為什麼是二○三○?這不只是在做定期的勾勒願景、省思當下的工作而已。決定做這個系列專題,是因為我們身處的文明正面臨一場巨變,這一代人所熟悉的一切都將改變。接下來的二十年將會決定人類的未來,二○三○年即是分水嶺。而歷史厚待生在今天台灣的我們,給我們機會能有意識地做出選擇,決定未來的故事。

     我們正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的黃昏。二○○九年的世紀金融海嘯與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顯示舊時代已走到盡頭。人類須為資本主義經濟尋找新的動力引擎,並且同時對抗因為高碳的經濟成長所造成的氣候變遷。地球危在旦夕,為了避免人類文明的毀滅,全球必須在二○五○年前減碳五十%。這表示在二○二○到二○三○年間就必須有大幅的減碳才來得及。

     同時,全球石油產量已屆峰頂,並開始步入石油時代的下半葉。新的能源勢必得逐漸取代主宰兩次工業革命的化石燃料。再生能源加上更進步的通信科技,科學家們已向世界宣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

     從現在起到二○三○年的二十年是關鍵。有人非常樂觀,相信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僅將順利全面改變人類生活的面貌,還將可以同時解決全球暖化和經濟衰退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次的工業革命,會從此改變過去地緣政治的種種現象,人類的遊戲規則將從掠奪、剝削、對抗轉變為永續、開放、合作。當然,也有很多人抱持悲觀的立場,甚至認為人類的自私和短視終究會導致自我滅亡。

     前兩次工業革命,我們只比中國、印度早一步搶搭上車,這次呢?李明博在去年就宣示要讓韓國在二○二○年躋身全球七大「綠色大國」。台灣呢?

     第三次工業革命加上中國的異軍突起,在台灣的我們如何面對世界的重大變局,又該如何自處。台灣直到一百多年前才開始登上世界歷史的舞台,每次都是因為重大的現代化歷程。包括在一八九五年被日本殖民,和後來在二十世紀晚期,「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以及政治的民主化。這些經歷不只屬於台灣,更對世界、亞洲和中國都具備重大意義。在追求「現代化進步」的道路上,台灣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

     工業革命以來,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價值體系乃至美學眼光,一直都為西方所決定。台灣也只能在西方已設定的軌道和規則下,掙扎、奮鬥、追求進步和證明自己。未來,以台灣現有的實力與條件,加上中國的崛起,我們是否可以有不同以往的想像和發展空間?中國將在二○三○年之前擁有全球數量最龐大的中產階級。他們將如何改變這個世界?他們的喜好又將如何被決定?台灣將扮演什麼角色?可以發揮何種影響力?

     台灣一直在國際分工體系中扮演用最低廉的成本負責加工和代工的角色。對國家未來人力的期待,自然也是打造一部符合這種體系所需的生產機器。因此,獨特、原創、反省和批判,向來不會是台灣的教育者和家長對孩子的期待。然而,這種高汙染、高耗能、高危險的產業結構,絕非長久之計。經濟要永續的發展、無限的成長,只有靠人類不受限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所以,有獨立思考能力,有創造力的孩子,才會是未來最具競爭力的。台灣的教育該如何調整?

     雪梨市有個「雪梨二○三○」計畫,要打造一個green, global, connected的永續新雪梨。其中有個目標,是在二○三○時要有四十五%的市民認為大部分的人是可信任的。這是很多人對現代民主社會的憂慮,人們原子化的存在都市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互信,人變得極度貪婪自私,社群基礎崩落瓦解。在台灣,我們如何才能有強健的公民社會?不被藍綠族群分割操弄,不只剩下本位的、消費的權利意識,還有現代公民的責任意識。

     感謝《中國時報》,更感謝在這個專題中的每位執筆者。他們長年在自己專業領域內,日復一日,勤勉嚴實地提出問題並追尋答案。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公共大眾。沒有取巧、沒有討好、沒有閃躲,不是政治正確地複製著一切。這個專題,希望透過不同領域的大師們,凝視我們身處的時代,共同思考歷史交給我們的課題。

  • 2010-09-23
  • 中國時報
  • 【◎鄭麗文】
  • ▲若無外力加持,持續的經濟成長是不可能的。(本報資料照片  方濬哲攝).jpg 

    報酬遞減 產業發展終將趨於飽和

    中研院院士王佑曾最近為國科會做了一項研究計畫,分析台灣過去五十年的經濟成長架構與未來發展策略,提出一套「產業發展飽和」的觀察整理。我們以日本為例,發現該國在一九九○年後的廿年時間裡,幾乎不再有任何實質面的科技發展牽引力。套句經濟學的術語來說,日本過去廿年顯示其經濟發展面臨「報酬遞減」法則的宿命,其所呈現的就是廿年的近乎停滯。不止如此,美國與老歐盟諸國也面臨相同的報酬遞減瓶頸,只是拜若干外在因素之賜,而拉出一波「第二春行情」。

         美國經濟第二春的背後,大約有網路科技與金融創新兩個面向的支撐。如所周知,網路與金融革命,都使美國經濟在廿世紀末與廿一世紀初受惠頗大。但是網路泡沫的破滅與過去兩年金融海嘯的衝擊,又使美國以這兩股力量為支撐的第二春,受到相當的衝擊與挫折。老歐盟十五國的第二春則是靠柏林圍牆倒塌、東歐走向資本主義的市場擴張效果所推動。無論如何,如果沒有網路、金融、或市場擴充的外力加持,持續性的經濟成長是不可能的。

         以台灣資料觀之,前述「發展飽和」的困境顯然也確實降臨在台灣。自一九八○年以降,台灣GDP的成長率逐漸下滑,顯然是在吃早年ICT產業發展成功的「老本」,但飽和之境已迫在眉睫,隨時可能到來。資料顯示,台灣經濟在一九六○至八○年代,大約是工業化時期,一九八○至九五,大約是ICT壯大時期,而九五年迄今,則已邁向飽和,三段期間平均GDP成長率從九.六%降至七.五%、再降至三.九%。

     

  • 2010-09-23
  • 中國時報
  • 「生生」不息 ▲台灣發展生技製藥的優勢在產業上游,政府應多設實驗室,讓專家學者無後顧之憂投入研究,維持台灣生技產業的優勢。(陳怡誠攝).jpg 

    抓緊4大優先 發展6大產業

     未來十年,台灣如何開創經貿新局?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強調,朝野必須掌握的四大優先目標包括:(一)全力推動後ECFA時代的產業布局、(二)朝野正常對話、(三)建立解決環境與經濟發展之衝突的機制、(四)建立吸引人才的文官體制。

         以下為朱敬一接受訪談記要:

         問:馬政府提出後ECFA時代六大新興產業政策方針後,有實際的進展嗎?

         答:兩岸簽署ECFA,是一個新布局的開始,政府對產業的布局要更有前瞻性。二○○九年二月本人曾提出五大產業方向,行政院也提出六大產業方向,即生技、綠能、國際醫療、精緻農業、文創、觀光等。遺憾的是,一年多來,由於相關部會視野不夠寬廣,甚至缺乏產業觀,使得這六大產業實際進展非常緩慢。

         問:後ECFA時代新興產業的布局,您有何建議?

         答:以生技製藥為例,政府早在台積電設廠前就列為重點產業,但迄今沒有太大的成果,因為這個產業加值鏈非常長,至少十年以上才能獲利,而且失敗率極高;所以,有賴政府帶頭打群架,讓小企業共同參與分擔風險。在生技製藥開發階段中,可以從第二棒開始,多做實驗室至臨床二期之間的努力。

         在國際醫療方面,台灣的優勢並未發揮,產值僅新台幣六億多元,多數醫院國際醫療收入未超過營收一%。新加坡在二○○七年接待逾四十二萬名外國病患,營收逾十二億美元;去年泰國服務二百萬名外籍病患,營收近十二億美元。建議衛生署設立「專區」以發展國際醫療,做好簽證配套措施還可以吸引大陸民眾來台就醫。

         台灣是熱帶水果、蝴蝶蘭的王國,農民在育種、運輸方面有很多的突破,可惜多屬小型農家,缺乏戰略布局,喪失申請專利的先機。建議農委會應採積極策略,輔導農民申請各項發明或種苗專利,以確保台灣的優勢。

         台灣的烏龍茶在一百年前就名揚國際,金車威士忌也獲得國際大獎,這些都是台灣的特色生活文化。未來文創產業很重要的趨勢是與通訊科技結合,從網路、手機、電視、電子書到電影,誰掌握了平台,誰就掌握了內容與文化詮釋權。

         問:為何您認為朝野建立正常對話機制非常重要?

         答:一個成熟的民主政治,朝野政黨必須建立理性的溝通機制,不能永遠藍綠對抗。對於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朝野之間差異不大,唯獨對大陸布局的認知差距很大。對企業而言,最不希望不同政黨執政而推翻原先的政策,例如核四案,或是ECFA,這會造成發展停滯與虛耗的社會成本。

         問:最近發生許多環保與經濟發展衝突的事件,要如何建立解決的機制?

         答:許多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經常發生這樣的衝突。從永續發展的角度來看,企業界在推動各項投資案時,必須善盡環保的社會責任,因為,人民的環保意識抬頭,沒有一個社會容允不做好汙染防治的開發案。因此,如何把環保的外部成本內部化,是企業善盡社會責任的表現,如此才能達成經濟的永續發展。

         問:為何您認為建立吸引人才的文官體制非常重要?

         答:人民期待提供高品質、高效能服務的政府,同時提出前瞻性的政策,那就需要一流的人才,政府必須創造一個能夠吸引一流人才的環境,不能讓官場變成「火坑」。政府若不能吸引最好的人才,長期而言,施政品質低落的結果,不利於國家競爭力的提升。除了企業界之外,學界是政府取才的一大管道,政府必須從提升政務官尊嚴與待遇兩方面加以改善。

         問:請比較一下執政黨「黃金十年」願景與民進黨「十年政綱」?

         答:執政黨的「黃金十年」願景像是各部會施政的集合,缺乏反省與檢討,通常必須對過去有深刻檢討,才能對未來提出新的方向。例如,過去二年是租稅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如果沒有徹底檢討,很難有新的改革。至於民進黨「十年政綱」,內容還不很清楚,在經濟議題方面,初步看法是,很多事情不能採取簡單二分法,例如開拓市場與科技創新是相輔相成,企業要研發,也需要有市場練兵。

     

  • 2010-09-23
  • 中國時報
  • 【謝錦芳/專訪】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碧琴司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