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老師長期默默耕耘,堅守崗位,化育英才。英語老師彭蒙惠飄洋過海來台,奉獻給台灣的英語教育;音樂老師郭子究在花蓮地區執教三十餘年,教出不少音樂才子;虎尾高中圖書館主任康萬木則充當司機載學生上下學,風雨無阻。他們不分國籍,不分城鄉,師恩浩蕩,溫暖台灣每個角落,也讓學子的求學旅程多了一份力量。
彭蒙惠 跨海來台奉獻半世紀
現年八十四歲的彭蒙惠,廿五歲到台灣傳教,民國五十一年創辦《空中英語教室》,過去近半世紀經由廣播、電視、網路教英語,影響無以數計的青年學生,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前警政署長顏世錫等人,都是聽她的廣播節目學英語。
「我本來是教音樂的,但當年很多台灣人認為我英語發音很標準,要我教英語。」彭蒙惠說,台灣人因英語不夠流利,難以在國際場合表達意見,她就投入英語教學,一晃眼已經數十年了。
彭蒙惠在台灣也曾遇到重大挫折,民國九十年納莉風災時,辦公室淹水,損失近一億元。但她告訴員工們:「We are still alive(我們仍然活著)」,他們攜手度過困境,之後花了三年時間才重建完成。在台灣待了六十年的彭蒙惠,非常熱愛這片土地,每當有人說她是外國人時,她就回答:「我在台灣都待這麼久了,早就是台灣人了。」
郭子究 致力東台灣音樂教學
在東台灣,辭世十一年的花蓮中學音樂老師郭子究,畢生認真教學、無私奉獻的身影,依舊讓許多學生追思懷念。他為了教學,曾自掏腰包贈琴給花蓮中學;為了讓樂理更淺顯易懂,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明「電動視聽五線譜器」,學生觸碰風琴琴鍵,透過電力傳導,一旁畫有五線譜的白板上,正確音階音符就會亮燈。
郭子究曾教出葉佳修、民歌手楊弦與林道生等音樂名人,他的三名子女郭淑慈、郭宗愷與郭宗恆皆為大學音樂系教授。儘管逝世多年,學生依舊傳唱他所做的曲子,尤其郭老《回憶》一曲,可說是花中的「第二校歌」。
康萬木 載送學生20年不間斷
除了傳道、授業、解惑,還有老師不辭辛勞,開車接送學生上下學。虎尾高中圖書館主任康萬木的專車,一開就是二十年,載過三十幾個學生,完全不收油料補貼,唯一原則是「車上不准打瞌睡」。康萬木說:「學生上車得把握時間,背國文或英文單字,單趟二十分鐘,來回四十分鐘,一星期就比別人多四小時,一學期就八十小時。」
虎尾高中對康萬木來說,像家一樣溫暖,他也希望故鄉崙背的子弟來讀。有次聽見崙背的家長抱怨太遠,決定拿自己的車當「校車」,免費載學生上下學,早上六點五十發車,傍晚六點回家,風雨無阻。
「康萬木專車」已換過三部,前兩部是二手車,目前這一部豐田一千六百西西的車是買全新的。他常自許「無償老人工」,即使擔任教務主任,出門還是爭著開車;去年轉任圖書館主任,他在校務會議宣布:「我的小孩已長大,父母健在,沒有其他牽掛,只要沒特別的事,我這老人工天天都來開圖書館,歡迎同仁學生到圖書館K書。」
在台灣教育百年史的大舞台上,「老師」是無法取代的角色。不管教育制度如何變遷,「老師」春風化雨的諄諄教誨,始終都是健全教育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