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必須跳過一道經濟深淵,後果有兩種:無法或不肯跳得夠遠。最後只能望崖興嘆。
如果民主黨人的期中選舉表現果一如預期地糟,專家學者很快就會將這種結果解讀為選民對意識形態的公投。即使他全力推動的重要政務,包括非常類似共和黨以往所提構想的健改方案,以減稅為主要內容的財政刺激方案,對失業勞工的救濟,以及對財政吃緊的各州伸援,多數的人仍然會說,歐巴馬總統左傾得太快。
部分政論家會說,歐巴馬從未大肆宣揚革新的政策,一再強調自己的訊息,而且因為不願得罪銀行家而導致右派陣營得以操弄普羅大眾的憤怒。
然而真相是,如果經濟局勢改善,如果過去一年來的失業率明顯下降,我們不會討論這個問題,而是討論民主黨席次失守有限的話題。
如此說來,此次選舉的關鍵是未能產生預期效果的經濟政策。為什麼?因為它絲毫無助於扭轉大局。
上任之初的歐巴馬承接情勢險惡的經濟,程度可能更甚於他本人或其高級顧問的理解。他們當時明白,美國正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中。然而他們似乎並未記取如下歷史教訓:嚴重的金融危機往往繼以長期居高不下的失業。
如果回顧歐巴馬團隊當初為佐證其經濟方針所提的經濟預期,我們會驚訝的發現,它對經濟自動復元的能力過於樂觀。歐巴馬的經濟策士認為,即使沒有他們規畫的方案,失業率還是會達到9%,接著迅速下降。財政刺激方案只能用於紓緩最惡劣的局面。誠如最近請辭的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桑莫斯所說,它是針對「潰敗的保險」。
整體而言,歷經嚴重金融危機考驗的經濟不可能迅速復元。包括1893年的大恐慌、1992年的瑞典危機,以至日本失落的10年等在內的金融危機總是繼以長期的經濟低迷。以瑞典為例,即使政府以果斷的手腕整頓金融體系,這種後果仍無以避免。
現有的聯邦開支只是溫和增加,不足以抵銷州與地方政府撙節的幅度。如欲避免重蹈覆轍,美國必須實施更強有力的方案。這不是事後諸葛。刺激方案的不足一開始即很明顯。
歐巴馬政府當初能否促使國會通過規模更大的刺激方案?即使力有未逮,它能否充分闡明更大方案的必要性,而不是自欺欺人的認為既定方案已經足夠?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答案。
我們知道的是,刺激方案的不足已造成政治災難。的確,如無「美國復甦及再投資法案」,局面可能更嚴重;如果歐巴馬政府的方案未獲通過,失業率可能已經接近12%。然而選民在乎的是事實而非反事實。他們的觀感是,歐巴馬政府的政策已經失敗。
不幸的是,如果選民將問題歸咎於民主黨人,他們事實上等於贊成任由局面繼續惡化。
除竭盡所能打擊歐巴馬,並以此充當取勝的政治策略之外,共和黨人並未從這次的經濟危機中學到任何教訓。減稅與解除管制仍然是其經濟視野中的一切。
如果共和黨人拿下國會兩院之一或兩者的主控權,政策徹底癱瘓是必然的結果。果真如此,部分的後果將包括失業勞工無法繼續獲得迫切需要的救濟,州與地方政府更將無法繼續得到援助。唯一的問題是,美國會不會因為共和黨人在未來2年的某一時刻迫使聯邦政府停止運作而陷入政治混亂,可能性很高。
會不會出現比較好的結果?選民或許會在將權力交給當初帶著我們陷入當前危機的同一批人之前再思。如果共和黨的選舉成績不如預期,歐巴馬將獲得扭轉經濟的第2次機會。
然而當前的局面彷彿因為跳越經濟深淵的企圖心過於薄弱而無濟於事,我們即將摔落淵底。(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 陳世欽編譯2010/10/26 經濟日報】
留言列表